美文网首页散文
秦腔不止一声喊

秦腔不止一声喊

作者: Leoven | 来源:发表于2018-05-13 16:41 被阅读0次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北人,即使赶着二十一世纪这趟新世纪伴随着流行音乐的列车,可是也没能逃脱秦腔的“折磨”。从小听着周杰伦和林俊杰的歌长大的我,似乎无法欣赏这种粗狂豪迈的音乐艺术形式。而所谓的代沟,也不过是我在唱稻香,爷爷在旁唱《三娘教子》吧。

如果说年轻人和老年人最大的区别,在我看来就是睡眠时间的长短。正值发育期的我总是觉得睡不够,而我却总是能够早晨不到七点就起床,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老李先生开始晨练了。在民以食为天的农耕年代,读了几年书的老李先生也成了村里的文化人。偶尔写写毛笔字,对对联,作作诗,十八般武艺也算得上是样样精通。而最令人称道的,当然还是他那张嘴就来的秦腔。不论什么“周仁回府”,还是“三娘教子”,“五典坡”等等。他说“唱秦腔的时候。整个人都精神多了,咱西北硬汉唱秦腔就和喝水吃饭一样重要,这就是生活。”

秦腔不止一声喊

后来因为上学的缘故,回老家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少。直到老李先生因为得了胃癌而住院。因为家里大人总得赚钱,老人的身边又离不开人。那么那段时间我一直在老李先生身边陪护着。平日里喜欢到处遛弯的他,病房成了他唯一的活动空间。饮食也从无肉不欢变成了稀汤挂水。唯独没变的,还是喜欢唱两嗓子。

“薛保一旁拿言谏,春娥低头心自参。我有心不把儿来管,邻居们骂我多不贤。”还是熟悉的三娘教子。只是底气再也没以前那么足了。隐约伴随的几声咳嗽也使这原本豪迈的唱段变得有些羸弱。我唯有偶尔拿着他的大盒子戏曲机给他放几首,他才能安心地睡着。

秦腔不止一声喊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嘛,也总是有老去的一天。八月十五中秋节,老李同志陪我们过完了这个团圆的日子便老了。而他临走前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好好学习,我,没事。”

记得三娘教子其中有一段:“将冤家送南学去把书念,为的是龙虎榜得中魁元,但愿得老天爷遂了心愿,即就是死九泉我也心甘。”秦腔不止一声喊,寄托的是西北人的豪情,当然,还有对后辈的期望。而在我看来,这原本有些聒噪的戏曲,也变得格外耐听了。

秦腔不止一声喊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相关文章

  • 秦腔不止一声喊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北人,即使赶着二十一世纪这趟新世纪伴随着流行音乐的列车,可是也没能逃脱秦腔的“折磨”。从小听着...

  • 华阴老腔一声喊

    今天读了友友的一篇文章《老碗面》,看到陕西的面,自然想起陕西的秦腔。想起秦腔就想起谭维维慷慨激昂的《华阴老腔一声喊...

  • 秦腔  一声苍凉

    吼一声秦腔 一声苍凉 我泪流满面 震颤心房 好多年没有认真听过了 这曲调铿锵 热耳酸肠 演的是谁的怒谁的怨谁的伤 ...

  • 秦腔一声吼

    作为汉族最古老的戏剧—秦腔,在8000年前的天水牧马滩孕育,定型在唐朝,鼎盛在乾隆年间,用顽强的生命力一直绵延至...

  • 吼一声秦腔

    元宵节零点了,虎年开年了。边城下雪了,风雪夜归人,还有摆摊没收摊的,也有快递小哥在冒雪前行,红灯笼与国旗在风雪中显...

  • 吼一声秦腔

    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秦腔的。只隐约记得大约在我四五岁的时候,村里大人一忽悠,我就会像模像样地开始唱,还...

  • 北方往事 八

    一声秦腔吼过 西北大地 冰雪消解 春暖花开

  • [随笔] 秦腔一声吼

    10月秦腔艺术节在西安开幕了。秦腔和京剧到底有什么差别?带着这个疑问,买了一张开幕式的票,冒着雨去人民剧院看了一场...

  • 且听秦腔一声吼

    且听秦腔一声吼 “柳绿曲江年复年, 七夕望断银河天。 八月中秋月明夜, 久守寒窑等夫还。” 当我提笔写下这个标题的...

  • 戏伴人生

    摘要 秦腔,是我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在三秦大地人们心中,秦腔不止是一种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秦腔不止一声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ml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