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一声吼

作者: 幼恩wings | 来源:发表于2017-04-24 20:29 被阅读0次

  作为汉族最古老的戏剧—秦腔,在8000年前的天水牧马滩孕育,定型在唐朝,鼎盛在乾隆年间,用顽强的生命力一直绵延至今。秦腔以关中方言语音为基础,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秦腔也是如此,在陕西各个地区形成了各有特点的流派,约莫有陕西东路秦腔、西路秦腔、南路秦腔、北路秦腔(即阿宫腔)、中路秦腔(西安乱弹)几个分支。秦腔的角色有“十三门二十八类”之说,和京剧相似。有人赞美秦腔是“繁音激楚,热耳酸心,使人血气为之动荡”,秦腔是三秦人民的劳动和精神结晶,生活气息浓厚。其中,在舞台表现上的身段和特技有趟马、拉架子、吐火、吹火、喷火、担子功、梢子功、翎子功、水袖功、扇子功、鞭扫灯花、顶灯、咬牙、耍火棍、跌扑、髯口、跷工、獠牙、帽翅功等,给人极佳的视觉体验。剧目主要以反映历史事件的悲剧、正剧居多,民间生活、婚姻爱情、神话故事以及各种公案戏也时重要的题材,《三滴血》、《周仁回府》、《十五贯》、《火焰驹》、《大登殿》等都是长久以来脍炙人口的曲目。毫不夸张地说,秦腔就是秦人的精神家园,是秦人的情感符号,是秦人生生不息、世代延续的强大精神动力,更与一代代秦人的生命血肉相连。

秦腔一声吼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三秦水土滋养的人民都是秦腔的孩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老一辈的人会围着一台调频收音机咿咿呀呀地吼,小孩子也会模仿乱嬉,“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在田间地头,乡党们隔着几个沟坎就争相吼起来了,厚实的黄土高坡承载着三秦人民的喜怒哀乐。迎着朝曦、沐着余晖,只要陕西人一睁眼,空气里就会充满秦腔的豪爽吼腔。近距离接触秦腔还是每年三月三乡里的庙会,几百人聚集在简易搭成的舞台下面,白发苍苍的老戏迷会带凳子,其他人一般都席地而坐,等着好戏开场。听毕报幕,刹那间漏斗状的铝制喇叭里像似在释放压抑已久的愤怒,锣鼓胡弦以及“戏子”的唱腔汇集在一起,在小小的空间里震耳欲聋,好不热闹。我的童年和动漫没有多少交集,因此秦腔更像是一个玩伴,我虽然不会多少唱词,但也会跟着二叔三婶们有板有眼地学唱,“刘彦昌哭得两泪汪,怀抱上娇儿小沉香。”④在渐渐长大后,秦腔似乎就很少走进我的生活,只是偶尔心血来潮时读一读秦腔的选段,在异乡听到熟悉的唱词也会不由得心头一热,回忆起那时候村人肆无忌惮地吼着秦腔的场景。现在秦腔之于我更像是一种归属感,已然没有了儿时浓烈的情愫了。似乎对80、90年代的陕西人而言大抵也是如此吧,不知到底是是人们对它的疏远还是它对人们的躲避。

秦腔一声吼

 秦腔是陕西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悠悠岁月中,它深深根植于三秦大地,和一代代劳动人民共同生活着,焕发着生机。不可否认的是,秦腔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神结晶,不是阳春白雪,因此也不会完美无瑕,就会有和时代精神不相适合的部分;就它的题材选取而言,绝大部分凝结着极大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还是很有传承意义的。诚然,我们对秦腔的认识也不应该只停留在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唱腔上,更要触摸到的是秦腔的灵魂和精神。这样,我们的传承才有意义,才会长久。

 在新媒体高度发展、信息十分发达的今天,秦腔也遇到了和近乎所有传统文化相同的窘境,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老一辈和新一代人之间已经有了严峻的断层了。秦腔是中华民族漫漫历史长河中的艺术瑰宝,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去传承、去弘扬它,让它焕发新生。诚然,在我看来,对秦腔艺术的传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秦腔之所以陷入传承与弘扬的困境中,主要原因是其与时代的脱节。因此,想要让秦腔在这个时代再次焕发活力,重要的一点的是寻找它和时代的契合点以及挖掘它身上更深刻的价值和意义。这就要求剧作家创作与时代紧密联系的剧目,丰富秦腔的表现形式,去吸引青少年戏迷群体,顺而去让他们认识到秦腔所携的精神,让秦腔深深的烙在人们的骨子里。再者,还需要去努力吸引和培养人才,为秦腔艺术增添发展后劲。在信息化的时代,秦腔工作者同样需要去利用新媒体平台,以它们为载体,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乡音的召唤、传统文化的呼吸。最后,我们有必要努力去打造秦腔艺术研究、传承、发展的平台,去逐步形成一种文化符号,让时代去铭记秦腔的精神表达,让人民去深刻地感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秦腔一声吼

 每每忆起小时候看着院落门口老一辈人端着洋瓷碗倚着青石板不时吼几句秦腔的场景,依稀还能感受到那份情愫和淳朴带来的冲击。秦腔,是三秦人民的生活趣聊,更是我们的精神依托,在任何一个时代,它都应该浓妆艳抹与人民畅然共舞。期翼这株老树红花在这个时代绽放出新的生命与希望,散发光芒。

注:

老生分安工老生、衰派老生、靠把老生,须生分王帽须生、靠把须生、纱帽须生、道袍须生和红生,小生分雉尾生、纱帽生、贫生,武生、幼生,老旦,正旦分挽袖青衣、蟒带青衣,小旦分闺门旦、刀马旦,花旦分玩笑旦、泼辣旦、武旦、媒旦、大净、毛净,丑分大丑、小丑、武丑。

②出自秦腔著名剧目《三滴血》选段。

乡亲;陕西方言,同乡之人。

相关文章

  • 北方往事 八

    一声秦腔吼过 西北大地 冰雪消解 春暖花开

  • 秦腔一声吼

    作为汉族最古老的戏剧—秦腔,在8000年前的天水牧马滩孕育,定型在唐朝,鼎盛在乾隆年间,用顽强的生命力一直绵延至...

  • 吼一声秦腔

    元宵节零点了,虎年开年了。边城下雪了,风雪夜归人,还有摆摊没收摊的,也有快递小哥在冒雪前行,红灯笼与国旗在风雪中显...

  • 吼一声秦腔

    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秦腔的。只隐约记得大约在我四五岁的时候,村里大人一忽悠,我就会像模像样地开始唱,还...

  • [随笔] 秦腔一声吼

    10月秦腔艺术节在西安开幕了。秦腔和京剧到底有什么差别?带着这个疑问,买了一张开幕式的票,冒着雨去人民剧院看了一场...

  • 且听秦腔一声吼

    且听秦腔一声吼 “柳绿曲江年复年, 七夕望断银河天。 八月中秋月明夜, 久守寒窑等夫还。” 当我提笔写下这个标题的...

  • 吼秦腔

    吼秦腔 是北方粗犷躯体中的血液 黄河一样奔腾着 它像母亲手中的针线 将陕甘宁一带的伤痕班的山谷和沟壑 一针一针敹合...

  • 秦腔声中度流年

    吼一声秦腔,地老天荒! 秦腔,慷慨悲凉,铿锵粗犷。是几千年来西北高原上吹刮着的激昂坚硬冰冷苍凉的烈风,是千百万敦厚...

  • 秦风秦韵听秦腔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吼一声秦腔浑身舒畅。 秦腔是流行我国西北地区,主要是陕西、甘肃一带的一种地方戏曲。是以汉族文化...

  • 伏哥(下)

    不怪伏哥不再吼秦腔,不再吼秦腔,是因为政治形势起了变化!「文革」发展到砸烂公检法时,塔里木劳改农场也毫无例外地被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秦腔一声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oap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