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希区柯克是世界悬疑片大师。热爱悬疑剧的我,最近才欣赏他的作品。他的作品,果然不负盛名,每一帧画面都蕴含着艺术,都暗藏着他对电影独特的追求。昨天看了一下他的《后窗》,虽然大部分场景都在室内,却展现了一个别样的电影时空。对于被现代悬疑剧毒化的我而言,瞬间成为了希区柯克导演的脑残粉。今天我就来谈谈我对《后窗》看法。
后窗一梦凡是了解过电影《后窗》人相信都知道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便是“窥视”。影片主要讲了摄影记者杰弗瑞为了消磨时间,于是监视自己的邻居并且偷窥他们每天的生活,并由此识破一起杀妻分尸案的故事。说起偷窥,剧中男主人公也说了一句话:“我们这样偷窥别人是不是不道德呀。”其实从大方向上来讲,人类就是一个喜欢偷窥别人生活的生物。正如一位朋友对我写的推送文章的评价:应该有故事,最好是自己真实的,还有花边新闻。所以,这是人类的天性,谈不上缺德。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就是在视听上加以艺术的渲染去讲故事,而所谓“听故事”便是人们窥探欲望的一个表现。由此,也可以说第七艺术--电影便是满足人类“偷窥”欲望的一种艺术。所以,电影《后窗》就是将这种电影的窥视作用发挥到极致的一部影片。
后窗一梦虽然弑妻案件是整部电影的主线,但是我并不想去说这条主线。毕竟阅历有限,也拿捏不好。记者杰弗瑞主要是窥探这么几户人:新婚夫妇、钢琴家、单身女、弑妻的销售员、舞蹈演员、夜里住宿阳台的养狗夫妇。可谓是展现了那个时期的大部分平民的市井生活。有人说,希区柯克的《后窗》分三级。第一级:看得出偷窥。第二级:感受得到爱情。第三级:能够在杂乱的叙事上看出其中的故事始终。大导演的思想我还是无法完全揣摩透。这需要时间和心智的不断成熟。我能够体会到的便是第二级,爱情。
后窗一梦主人公特弗瑞被白富美丽莎追求,但是主人公碍于地位差距所以屡次拒绝,“她不适合我”“她很完美啊”“她就是太完美,太优秀,太美丽,太成熟,总之太好了,却不是我要的了,她属于公园大街那种高雅的氛围,住高档酒店,出席有品位的鸡尾酒会,你能想象她跟一个带着相机没有积蓄的男人浪迹天涯吗?她要是普通一点多好!所以我最好还是放弃对她的幻想,让她找别人好了。”看完这句台词,触及我的心灵,想起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事情,因为自卑,所以错失了很多。或许人们总是这样,面对美好的东西却经常畏头畏尾,男人们整天还谈论阔着大理想,到后来,连接受一个女生的勇气都没有。最后还是丽莎主动努力变成男人想要的那位女人。强忍着自己的恐惧,和特弗瑞一起研究案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挖尸体去房间里寻找证据。她成了一个充满冒险精神、机智聪明、具有行动力的女性形象。这个形象是男主角所期望并欣赏的形象,当他发现女主角拥有这个形象时,他不可避免地爱上了女主角。影片的最后,当男主角睡着了,他不能继续凝视的时候。女主角放下了手里的那本侦探冒险小说,拿起了她真正想看的时尚芭莎杂志。于是我们明白了,她的一切行动只是为了满足男主角的凝视,为了迎合男主角对女性形象的想象。她和《眩晕》中的朱迪其实是一样的,她们都是为了得到男性的爱,而把自己打造成男性窥视下的那个形象。或许,在爱情中,没有那么多门当户对,只是一方去将就,去改变。毕竟,爱情是个伟大东西。爱情并没有那么悬,爱情需要经营,既然经营,就应该付出和牺牲一些东西。
另外,还有新婚夫妇的爱情。他们的爱情,是热烈的象征。日日夜夜,永不休止的做爱。男人在窗户里探出头来吸烟的空都会被妻子叫进去。还有钢琴家,郁郁不得志,爱情失利。从他那变换的钢琴曲中就可以看出。单身女一直都在幻想着有一位男朋友。直到有一天,真的有了一位男朋友,却又因为抵触婚前性生活而闹了个不欢而散。最后在想要吃安眠药自杀时,被钢琴家的钢琴曲拯救,最后二人喜结连理。还有就是年迈的养狗夫妇,为了寻求生活的新滋味,夫妻二人每天去阳台上过夜。还有就是那位舞女,放在如今堪称为交际花,尽管外表妖艳,却是在安分守己的等待着服兵役归来的未婚夫。这些爱情故事看似平淡,确实在陈述着爱情的大部分模样,尽管电影已经拍过去了63年,可这种模样从未消失,由此也可以看出希区柯克对感情拿捏之到位。虽是平平淡淡,却无时无刻的不在触及着人们的心灵。
后窗一梦人生百态,皆如后窗所看,滚滚红尘,何处不是后窗一梦?
希区柯克是一位伟大的导演,不知这样评论这部电影,有没有曲解他的原有的意思。不管如何,一千个人里面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部电影对我的震撼很强。写这篇不能够算是合格的影评。也算是一种致敬的方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