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想起以前聚餐时的事情,有一个同事插科打诨,荤言色语,一副酒足意满之态。再多几杯酒,颇有指点江山之意,信口开河,让人无法接口。许多事,只能巧妙回旋,但咄咄逼人,颇令人生厌。
有时候也会想起中国人的酒席文化,现在的酒席,要吃的有文化,有感情,还要有时间。不知道酒席过后,彼此能记住,真正有感情的又有几人?如果没有利益关系,一次酒席就会有了感情,纯属天方夜谭。
中国历史上雄辩之士不可谓不多,正所谓“一言之力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然而却有很多雄辩之士因言获罪,甚至被杀,令人唏嘘。现在被媒体已经封杀的毕福剑,不就是逞口舌之快,而四面楚歌,不说是葬送了前程,毕竟前程暗淡。而又有多少因为酒席上的口舌之快,得罪他人,为自己树敌。正如人们所说“言多必失”“祸从口出”此话一点都不假。
如此看来,与人交流,说话还是收敛为妙,否则即便你说的再对,也难以见容于别人。“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说起来是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正如人常说一句话:看破而不说破。酒席也罢,官场也罢,都有自己的底线。借酒盖脸,把别人当傻子的人绝对是傻子。人世间,牵扯名利利益之事,有谁是傻子?即使如前几天刚去世的杨绛先生,和她已故夫君钱钟书,在文革期间也一样选择的“一默”,我不能说他们不够直,我只能说他们对中国社会,名利场看得太分明,正因为看得明白,知道自己一语也如螳臂挡车,与其这样白白丧命,不如一默。
《道德经》有云“大屈若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告诉我们那些能把握事物规律,穷究天理的人真正做到了一默。那些真正越是接近权力的人,政治本领越是成熟,迎转承合,真挚自然,不留痕迹。与人交流愈是自己熟悉的领域愈是沉默,谦卑而将话语权留给别人,这才是为自己的人生留有空间。
人世间,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