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于读书的一些认识

对于读书的一些认识

作者: 光尘 | 来源:发表于2020-08-12 04:24 被阅读0次

    读书一直以来可以分两种,一种是有字之书,一种是无字之书。在古代,读书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进入仕途,治国理政,而一些本身就出身于官宦人家的人,从小就耳濡目染管人理事之要,对治国理政轻车熟路,自然心也就不安于学堂,如魏晋时期门阀士族靠门第就可居庙堂之高,另外一种多是寒门子弟,通过读书考取功名是他们唯一一条进入仕途的通道,自然要十年寒窗,饱读圣贤经典,但读书和做事之间还是有差距的,有句话说,圣贤的书是给圣人读的,但对于做事却相差甚远。

    社会发展到今天自然有很大进步,人们不用为了考取功名而去读书,有了各种各样的选择,但是有一点却始终没变,那就是一直存在的社会阶层的差异性对读书的影响。

    每个人的资质和禀赋都是有差异的,有些人是不适合读书的。近年来社会上有一种呼声正在日益高涨,那就是要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庸,努力发现孩子其她的优点,承认自己的孩子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但是往往会发现持这种观点的父母大多是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或者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城在外面大城市闯荡,积累了一定的经济条件和社会背景的人,对他们来说,读书是唯一的出路这句话可能是有点匪夷所思的。

    他们不可能想象,中国社会现在还有一大部分的父母是身处在农村的,他们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没有好的家庭背景,没有好的经济条件,孩子如果不走读书这条路,你让他们如何选择?现实中的结果是大部分的孩子在十五六岁就去南方工厂打工,在本该有一段美好的同学情谊和师生情谊的年龄里过早的体验了社会生活的残酷,缺乏了一段同龄人本该拥有,以后无法弥补的温情。

    社会阶层的差异性还没有缩小到可以完全漠视孩子在读书上的平庸,这是现在社会的现状。

    那么对于有字之书该如何读呢?

    读书本质上读的是一种文化,以在中国占了两千多年正统思想地位的儒家文化为例,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确立了正统地位,而后到了隋唐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文化领域形成了儒、佛、道三种主要思想并存的局面,最后到了宋、明时期,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内核,兼容佛、道思想的程朱理学、阳明心学,文化对象都在变,我们读书自然也要跟着变。

    第一阶段机械的“一”。

    在这一阶段,我们新走进了一个陌生的领域,就要找到其中的一个部分,以学习中国哲学为例,可以先了解儒家思想是什么样的?

    第二阶段是机械的“多”。

    在这一阶段,寻求的是广而杂,比如了解了儒家思想以后,我们可以了解道家思想、佛家思想是怎么样的?

    第三阶段是有机的“一”。

    在这一阶段,是系统总结的过程,寻求适用于当下时代的主要学说,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更别说现在是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如何借鉴西方的文化精髓也是我们读书要面临的一个时代课题。

    如《庄子》天下篇中写到,自古大道为一,却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皆是寻其中一部分,而认为世间其他学说无出其右者,殊不知各家学说皆有合理成分,如儒家的礼仪教化、墨家的节用思想,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制,时至今日,不就是一个很好的验证,都是组成我们文化的一部分,这不就是读书的精髓所在,守一得不到大道,不结合时代之现状就不能称为大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于读书的一些认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ou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