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学之光
道德经的感悟(第三章)。

道德经的感悟(第三章)。

作者: 卢传豪 | 来源:发表于2024-09-22 08:38 被阅读0次

    我们一直生活在相互竞争,一直向优胜者学习的环境。在学校我们要听话,懂礼貌,学习好,尊敬老师,积极做一个三好学生,老师们总是会表扬那些表现特别良好的学生,并他把他们作为我们的榜样。老师们总是觉得自己有权利定义学生的一切,并把那些表现的并不怎么样的学生定义为差生,让他们在班级里受冷眼与嘲讽。

    我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很多学生并不喜欢这样的标准,也不愿意按这样的要求要求自己。他们都无一例外选择了了顺从自己内心的不甘,只能在内心中发泄,从来不敢外露。

    也许这样的原因是每一个人都想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吧,都想获得自己的那一份认同感与归属感吧。

    这样的做法相当的错误,抹杀了绝大部分人的个性,伤害了那那那些不符合价值体系的人,即使是已经被评为优胜者的人,还要担心着哪一天会不会被超越,即便成为了最优秀的那一个,依然很难放松,还要时时应对着其他竞争对手。

    这样的社会管理机制,把我们原本紧密的集体分化成了一个又一个勾心斗角的小分子,引起了我们内部的争夺,竞争引起了人们的欲望与嫉妒。

    我们长大了,参与工作,我们所在的单位,不管是公司、企业、政府还是社会团体机关都依然在循着类似的管理机制。

    同的是这次竞争的除了口头的表扬,那一张奖状外,又多了很多物质。

    我能清晰的记得很多在公司单位的人仅仅为了拿个全勤奖,为了拿个奖金就能拼命的加班到深夜。很多公务员为了让处长分个房子,我放下自己的原则,自己的尊严,对处长阿谀奉承。

    不明白这些总是激起我们欲望,我们竞争心理的社会管理机制到底有哪些好的这些机制让我们原本鲜活的生灵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单调无味的机器,机智中被淘汰的人,命运一般都很悲惨,那心心就会愤,就会悲愤凄凉,最终好现好好的一个人,也会走上不正的道。哪些能胜出的人还要担心着哪一天自己的权力地位被他人夺走。

    这样的机制太邪恶了,他们扼杀了人与人之间亲密的感情,把人变成了相互杀戮的机器,分化了我们整个集体。

    想比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道德经指出的那样,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很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这一段的意思是不尊重优秀的人,就可以使人民不再争名逐利,不重视稀有的财富,人民就不会去偷盗残害。不显露能够引起欲望的的东西,就可以使人民的心灵始终纯粹不受干扰。

    长期以来掌握权力的人都一直在通过让下面的人相互竞争来稳固自己的地位,通过激发下面的人的欲望来达到驱使他们的目的。我能够放弃这样的管理体制,不再尊重优秀的人,不再再重视难得的财富,不再显露能够激发起人民欲望的东西,那么所有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精神世界,回归纯洁自然的本性,即使没有多余的财物精神,也会进入到为为丰富的境界人的生活依然很幸福,整个集体也可也可以密切的联系起来。

    道德经第三章的下半段就勾勒出了理想的治理方式。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话的意思是圣人治理的方式是削弱人民的欲望,丰富人民的生活,让人民的身体变得强壮,进入到到让人民没有欲望的境界,让有小聪明的人不会作乱,实行无为之治,那么就没有什么不可治理的了。

    我这常常在想我们生活的不够幸福,或许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一直在和别人争名争利,一直没有滋润过自己的精神世界,没有滋润过自己的心田。

    我们应该保持清静无欲的状态,回归自己的本心,回归自然的母体,或许就能够感到幸福满足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的感悟(第三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qt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