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四月天,读书好时节。真不知道为什么,读书也要选择节气?但日子终究需要仪式感的,女人爱占小便宜的天性,让我拖着重感冒疲惫不堪的身躯,对着电脑剁了剁手。觉得占了大便宜,也许消费更多。四月,书籍促销月。
今天在头条里看到有人提问:“小学生应该读什么书?”不少人建议四大名著,和各种高大上的世界经典。我也笑着写下了自己的观点:
“我一直觉得读书应该是一种可以终生享受的快乐。所以家长在选择课外读物时也要秉着尊重孩子个人成长规律的原则,不要打着各种莫须有的'炫酷'旗号,逼着孩子苦哈哈地读他们根本不喜欢的书。个人不建议让孩子们过早地啃什么高大上的四大名著,毕竟这对于诸多小学生来说,都是晦涩难懂的。当然,如果你的孩子早就超越了诸多孩子成长的轨迹,另当别论。
童心是最珍贵的。在能够简单快乐时,且让他们尽情地快乐吧。让他们透过简单的文字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各种神奇的未知,带着自己的奇思妙想去丰盈这个多彩的世界吧。
所以个人建议让孩子们多读一读各种寓言故事、童话、神话和动物小说,这类书籍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胃口。相信他们会因为爱上这些有趣的字符,会因为遇见书中那些有趣的灵魂,而开始迷上阅读,从而享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的。”
说到四大名著,忍不住要扒一扒自己。
两年前与两位朋友闲聊说起《红楼梦》时,我跟他们坦言,自己未曾读过红楼。两位朋友都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极为吃惊的表情。在我眼里,那眼神不亚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其中一个朋友说:“像你这样的文学爱好者,竟然没读过《红楼梦》,太匪夷所思了!”另一个朋友补刀道:“你的气质跟《红楼梦》很吻合啊,真不敢相信你没读过如此经典的名著!”
OMG,那时候,第一次明白,原来土得掉渣的我,在别人眼里也是颇有气质的。
有鸡汤云,“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难道我的气质里藏着一部《红楼梦》?
除了病恹恹的身体状态能跟林妹妹扯上一两丝的关系外,我着实弄不清楚自己与红楼有何种干系了。也许,那两位朋友只是那么随口一说,而敏感的我,偏要多想罢了。
直到现在,每次看到同龄人说自己小时候就开始读《红楼梦》,至今已经读了十来遍。我就肃然起敬,崇拜得几乎五体投地的那一种。因为我小时候,根本读不来《红楼梦》,如今也没有将一本书读十几遍的耐心。
关于《红楼梦》,也不是全没有看过。起码大概的内容知道,起码教科书上有学过几个章回。而初二那一年,从班上一男生那儿讨来看时,读到第五回,便死活都不下去了。也是那一次经历,让我彻底推翻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说法。觉得不能读的书,就是不能读。不管是买来的,借来的,还是抢来的。
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小学五年级能读《简·爱》,六年级会读《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到了初二就是读不了《红楼梦》。
无脾气,不少年。因为读不懂,所以特别痛恨《红楼梦》。鬼知道,这种排斥的情绪一眨眼就持续了二十几年。期间再也提不起任何兴趣来。
人到中年,最大的改变是,年龄上来了,脾气下去了。上个月,在网上帮女儿购书时,居然鬼使神差地选了一套《红楼梦》来凑单。回头想想,对于一个资深菜市场大妈来说,能吸引我眼球的,估计是它白菜的价格了。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自己买来的书,啃着也要读完。
所幸这是一部平装版的书,捧在手里,厚重而不笨重。字体大小刚刚好,排版也不太密集。总之,对于近视加老花眼的我,看起来不吃力。
对于书的内容,我惊叹于自己的接受能力——原来不难读啊,还很有趣呢!“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原来印象中整天哭哭啼啼的林黛玉也会调皮的。原来万人迷的贾宝玉有着令人发指的博爱,不管是对于同性还是异性。原来校园暴力和同性恋自古有之......
这些天每晚入睡前,必定手捧《红楼梦》催眠。女儿也有点好奇:“之前你不是一直说看不懂吗?怎么突然就顿悟了!”面对女儿的质问,一时语塞,只能搪塞道:或许是因为当初太早接触红楼吧。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本书。从前的“晦涩难懂”,终有一天会变成“豁然开朗”。所以,读书之事,不着急,慢慢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