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了解宏观经济大势,对于做好财政工作至关重要。债务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用得好就能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用得不好就会出现政府信用危机和经济危机。
要深入消解债务监管政策的变化,需要有一个宏观背景的了解,尤其是对中央改革政策的逻辑需要有所熟悉,这样对未来才能有一个相对清晰、科学的判断。
债务压力近些年已经开始凸显;新旧动能培育仍在继续推进;民生支出压力依旧下降;基建支出有所下降
债务比较
从国际比较看中国政府债务 :动态看 2016年中国政府负债率 在第二个区间 25%-50%
2008年中国开启了加杠杆时代。中国总的政府债务率并不算高,日本超过250%
为何人们总是质疑中国债务问题?显性可控,不等于隐形可控,地方政府债务的模糊性增加了市场的风险预期
中国没有政府破产制度。经济形势与国务院常务会议次数:负相关
一、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的发展现状
1.地方政府债务类型
一类 偿还责任
政府性债务——地方政府债券——隐形债务
第一次提隐性债务——2017年7月24日政治局会议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从财政管理角度看,所有那些非政府债券形势存在的债务,都是隐形债务
隐性债务主要包括:融资平台负债、PPP项目、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投资基金、融资租赁、其余非法融资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发展态势:隐性债务的存量规模较大,超过显性债务
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缘何而起
财政分权——被动举债
政治晋升——主动举债
金融分权——地方政府干预
卸责机制——助力举债行为
金融机构——助力举债行为
锦上添花式的债务发行 其他因素
宏观经济政策 土地财政 债务管理制度滞后
三、债务监管的总基调
宏观调控重心,由“稳增长”向“防风险”的转变
地方政府如果资不抵债,可以宣布破产
2018年6月,刘琨指出: 财政部将继续依法加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坚决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求是》 2018年8月2日
显性债务风险可控,隐性债务风险要加大控制
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相关政策——开前门
不断拓宽专项债品种,满足地方政府融资需求,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隐性化 老百姓脱贫,政府返贫
防范覅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相关政策——堵后门
1.控制地方政府低效以及过度投资
2.加大 融资银行治理,金融强监管、
3.中央政府封堵棚改发债
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前瞻
1.隐性债务显性化
2.治本与治标要并举
治本、治标、配套改革
经济风险防范的思路:各司其职,筑牢隔离墙
3.财政体制改革
事权和支出责任要匹配
4.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压力因素会持续存在
地方化解债务的空间比较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