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Geschichte~
德国统一最大的功臣:俾斯麦

德国统一最大的功臣:俾斯麦

作者: f7b53bca8ba8 | 来源:发表于2019-03-03 21:48 被阅读8次

俾斯麦:

他从1862年开始担任普鲁士王国的首相,到1890年已经变成德意志帝国的宰相。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在统一前的普鲁士王国和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他之所以被称为“铁血宰相”,是因为他曾在一次演说时扬言,“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后来,人们就送给了他这个绰号。

在俾斯麦生活的19世纪早期,还没有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在大家眼里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弱势民族。当时德意志地区处在分裂状态已经几百年了,最强大的国家普鲁士还是一个二流强国,不要说面对英国、法国、俄国这些大国了,就是面对已经衰落的二流国家奥地利也得忍气吞声,不敢大声说话。这就是俾斯麦青年时期所处的时代背景。

在俾斯麦任首相期间,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普鲁士三战三捷,连续打败了周边的丹麦、奥地利和法国。到最后打败欧陆第一强国法国的时候,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是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宣示德国统一的。德国自此跻身欧洲一流强国。而这个惊人的转变,几乎就是靠着俾斯麦一己之力完成的。可以说,他是19世纪除拿破仑以外欧洲最重要的一个政治家,是以一己之力改变世界格局的天才。

俾斯麦这个人身上有四个特点极为突出:他目标清晰,极端现实,高度自信,而且共情能力很强。

终其一生,俾斯麦对自己想要什么,德国想要什么,都非常清楚。他也是严格按照这些目标来谋划自己每一步政治举措的。我之前介绍过,当时普鲁士跟奥地利之间的战争进行得非常顺利,普鲁士统帅毛奇自己都没想到,奥地利军队崩溃得这么快。但是当国王和将军都希望军队继续向前进攻,进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时候,俾斯麦却阻止了他们。

俾斯麦对自己的目标非常清楚,那就是不要给法国干涉战争的时间,要尽量在法国干涉之前逼迫奥地利签订和约。你可以想象一下,历史上有几个政治家能够在军事胜利和名誉的诱惑面前克制住自己,始终坚守自己的目标,不去攫取更多的利益?

俾斯麦的第二个特点,是他极端现实。他发动第一次战争进攻丹麦的时候,拉了奥地利做盟友;但是他接下来就把奥地利当作敌人痛揍了一番。到第三次战争,也就是普法战争胜利之后,德国已经统一,他为了确保德国的外交安全,又跟奥地利签订了同盟条约,一起来针对法国。你可以看到,他在外交过程中根本没想过一定要把谁当作朋友把谁当作敌人,一切都是为了利益出发。这正应了国际政治中那句老话:“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俾斯麦对待国际政治如此,对待国内政治、甚至自己的朋友也是这样。他原来是保守党的领袖,但是一旦他发现保守党满足不了他控制议会的要求,他就马上转向社会自由党。而利用完自由党之后,他又会马上抛弃他们。最终的一切,都是为了保证他能够对议会大权独揽。

但俾斯麦虽然是个现实主义者,他整体上是为了实现德国利益而采取各种手段,他绝不会因为现实利益出卖自己的祖国。在他担任俄国大使期间,奥地利曾想出重金贿赂他,俄国沙皇曾想邀请他来俄国当首相,俾斯麦都没有答应。因为他认为自己的使命还是在德国,如果不是为了完成这个使命,那么升官发财对他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从这个角度说,他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是为了甘愿实现自己理想而无所不用其极的人。

俾斯麦的第三个特点,是他高度自信。其实,自信的本质,是在清楚认识自身的基础上,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哪些事情,不能做到哪些事情。对于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有充分信心,这才叫自信。从这个角度出发,你就可以理解俾斯麦身上为什么会同时存在两种非常鲜明的脾气:高度坦率和高度固执。

关于坦率,俾斯麦刚当上普鲁士首相的时候访问英国,跟英国首相说了一段惊世骇俗的话:“我一有机会,就要向奥地利宣战,拆散旧的德意志邦联,把那些中小邦国置于我的影响之下,从而建立起一个以普鲁士为首领的统一的德国。”

换句话说,俾斯麦其实当时就跟英国首相坦白了自己未来要干什么,他根本没想过要掩饰自己的战略意图。所以你可以想象,当时英国首相都惊呆了,他后来跟别人说,俾斯麦这个人必须提防,他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当然,你也知道了,俾斯麦不光怎么想的就怎么说,甚至怎么说的就怎么做。他有这个自信,就是自己的谋略符合政治逻辑,符合历史大势,自己也有足够的能力推动它实现,因此他根本不需要隐藏什么东西。

关于他的固执,在普奥战争结束后,俾斯麦曾经用辞职作为威胁,要挟普鲁士国王同意他的计划。其实俾斯麦这辈子干过很多次这样的事,因为他太固执了,认为国王听他的就对了。

俾斯麦最后一个特点,就是他其实非常敏锐,能够捕捉每个人的弱点与欲望。有个词叫“共情”,又叫“同理心”,它指的其实就是换位思考的能力,就是我可以设身处地地考虑到别人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俾斯麦这个能力非常强,他当大使的时候不管是接触奥地利皇帝、俄国沙皇还是法国皇帝,以及这些国家的大政治家们,他都能非常迅速地了解他们的心理,把握到他们的能力、欲望和不足。但是俾斯麦对这个“共情”能力的运用方式跟我们平常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俾斯麦是用一种非常现实的手段来运用“共情”能力的。什么意思呢?比如他看到你痛苦了,他会设身处地想一想你有多痛苦,然后评估一下你的痛苦会造成什么后果。如果这个后果会伤害到他,或者会让他花很高成本来平息,他就会体谅你的痛苦。但如果相反,他评估了之后认为你的痛苦对他造不成任何不利后果,那他就根本不会在意你的痛苦,而是会选择直接从你身上碾过去,甚至利用或操纵你的痛苦,来达到他的目的。

俾斯麦这种超强的“共情”能力,使得他在政治各个方面都无所不用其极。比如俾斯麦坚决不同意普鲁士继续进攻奥地利,因为他觉得奥地利的报复会对普鲁士造成很大伤害。但如果对手不是奥地利,而是一些弱小的诸侯国呢?这个时候,俾斯麦就坚决主张普鲁士要把它们吞并掉,因为他觉得从这些小国身上碾过去的时候,它们的哀号不会有人在意。

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战分子,也不是一个纯粹的现实主义者。他这个人是由很多种不同的气质杂糅而成的,而正是这一系列特点,让他成为历史的掌舵人,成为德国统一最大的功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德国统一最大的功臣:俾斯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xv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