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070581/13e9f4990c83a822.jpg)
第一百十七问:很多人害怕学英文,怎么学好英文?
答:刚才讲到语文教育 ,是多接触就熟悉,到最后他就能够灵活运用。我们中国近一百年来,都希望让国人有国际眼光,国际眼光的前提是学会国际通用的语言。现在国际最通用的语言是英语,所以政府规定每个中国人都要学英语。其实这种认知本身就是错误的。国人要有国际眼光不一定要人人都学好别人的语言,如果有一部分人把外国语言学好了,他可以用汉字来介绍啊。所以要国际眼光,不是学语言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开阔的心胸,能不能够多读他们有代表性的书,能不能体贴他们深度的文化。
纵使要一个人有外文的能力,也有两种方式学习。一种是按照很庸俗的方法,由浅到深,从语言学起,学到文章,从浅度文章学到高度文章,这是很幼稚的想当然的想法。所以一百年来,中国的孩子费尽千辛万苦学外文,都是从会话开始学,你还没有学到高度文章的时候,都已经老了。而你以前学的会话和浅度的文章,毕业后几年没有用,也都忘记了。所以,中国人学英文,费力很多,收效很少,浪费多少国家的金钱,国民的青春?
我们现在要重新思考语言学习的本质,大家都知道本国的口语,很自然就学会了。但本国的文,比如我们说中文,我们认为要从白话文学起,其实白话文是不必学的。因为白话文是记录我们的口语,所以只要你认得字就能够读白话文;只要你会写定,就能写白话文。我们的口语三岁就学完了,所以学白话文等于是重复三岁的学习,因此语言能力成长缓慢。错过时机,障碍终身,我认为白话文教育就是让整个民族文化衰颓、国民素质低落、人心败坏、亡国灭种的教育。我们要教语文,应该教高度的语文。国为语文教育是教什么就会什么,你教文言,到十三岁以上,他就会文言。教文言,也能认字,而且认更多字。认字就会读白话文,怎么读?自己读。白话文文章不是完全没有意义,但是因为太简单,他可以自己读,所以不必教。我们既然要费工夫做教育,就只教他不能自己学的。而且语文的习得是有时机的,不趁十三岁之前教高度的文章,一辈子就把五千年文化拒之门外了,这种人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中国人。
至于英语英文的教学,道理是不是一样?我们要重新反省一下。第一,英语的口语,不在我们环境中。有人开设了全天候全美语的教学环境,那是很造作的。一般的学校,上英语课时,把教室营造成外国环境来练习会话,这也是造作。这结果就是费力多而收功少。所以我认为中国最好不要教英语,我们只教英文。因为文里面有发音,也有文法;文句的发音同于口语,书上的文法同于口头的语法。所以我们只教英文,而且教高度的英文。高度英文会了,低度的英文就容易会,英文会了,英语就不用费心教了。
(主持人:我们这一代学英语的重点就是语法,让学生很反感)
因为我们的教育不懂人性,对人性没有信心,他不知道孩子天赋的心灵中就有很大的能力,只要给他很多资料,因为文章本身有文法,他就能从许多资料中领悟出文法。所以我们不教外语则已,要教就教经典。教经典的方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到会背,只要会的资讯多了,他就能领悟语音和文法。他有高度经典阅读能力,如果要学 生活口语,不是很容易就学好了吗?中国人从讲英语开始学,花了很多时间,即使到了大学,英文成绩很好的人,他的会话能力大概只够美国三岁小孩的水平,阅读能力大概只能读报纸杂志,到最后外国人还是看不起你。所以近百年来中国人如果说学好英语英文,方便向西方人摇尾乞怜,是可以的。但如果想要吸收西方文化,我认为是荒唐的。你根本吸收不进来,为什么?只会和他们讲些日常生活,只会写几封信,这怎么能了解西方两千年高度的心灵,不了解他们高度的心灵,怎么能说吸收了他们的文化,所以中国近百年来的语文教育和文化策略是走错了路。
(主持人:对英文经典,听说您比较推崇莎士比亚的著作?)
也不叫推崇,莎士比亚不能完全代表西方的成就,但是他的文章难度很大,先读一读难的文章,总是好的,那就读莎士比亚的诗和剧本吧。一个人越长大就不能读这种艰难的书了,所以鼓励先读读莎士比亚。但是我不是英文经典的专家,现在有英文经典的专家春永教授推荐大家读英文经典首选先读斯宾塞的作品,比如《小爱神和喜颂》,我也非常赞同。然后可以读比较简单的《英文名著选读》或《圣经选》一类的。现在我提倡外文读经,认为凡是世界上有文化的名族,都有他们的高度著作,比如梵文、拉丁文、日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甚至阿拉伯文,我们每种语文精选三万字来背熟,将来就比较有能力去学他们的语文。如果能够多学几种语文,总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不能,先把中文学起来,也就对得起这辈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