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河水流经的地方,是我的家乡!
永昌河水流经的地方,杨柳依依、水草茂盛、蜂飞蝶舞的图画倒映在明镜一样的水面上,蓝天白云给这幅图画涂上底色。有山有水的地方,就是温馨的家乡。
晨光微熹,伴随着吱吱呀呀的扁担声,河边泛水泉里的水装满了村里人家的大缸小缸,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充满烟火气的山村开始热闹起来。牛羊跑向河滩喝水,妇女把洗衣服的棒槌敲出了音乐的节奏,最开心的还是在水里捉虾、逮螃蟹、抓鱼的孩子们,往往在大人的呼喊声中跑离河水,相约月夜再聚首永昌河畔。
因为有水,宽宽的、亮亮的、滑滑的,像玉带一样的永昌河水,记忆中20世纪90年代的家乡充满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活力。水流经的地方,树木成荫,瓜果飘香,牛羊遍野,老百姓的日子在辛勤劳动的汗水中一天天好起来。
“从前,界门有个大地主,叫段九章,他刻薄长工……一日来了个叫花子老婆婆,被段九章轰了出去,有个穷人偷偷给她吃的,老婆婆告诉穷人注意躲避洪水……穷人看到石狮子眼睛红了,刚跑到山上,大水冲了下来……”这就是水淹段九章的故事,奶奶讲了一遍又一遍,我还是喜欢听,逐渐明白了奶奶是用最朴素的故事告诉我大自然的威力和做人的道理。
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遭遇骤雨,正在雨中奔跑的我们,偶然发现不断上岸的螃蟹,不顾大雨滂沱,只消捉住椭圆形壳的后方,它们便无奈地张牙舞爪起来。我们在说笑声中把一外套的螃蟹带回家,吃一盘子,养一小桶,再把满满一盆送给老师,最后还听话的把大部分螃蟹送回永昌河,因为师长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观念,我们还经常把网兜、箩筐里面的小鱼小虾全放到水里。
永昌河水带给我们的是快乐,也有忧愁。最担心河水发怒,浑浊的河水翻卷着、咆哮着,像脱缰的野马在河道上奔跑,一个巨浪冲过来带走了来不及上岸的大黄牛,河对岸的放牛娃只能望水兴叹。永昌河从农场学校门口流过,是我们回家必经之路,每每下雨,家长们都要早早来校接我们回家,脱掉鞋子,挽起裤腿,淌着没膝深的冰凉的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好不容易淌水过去,浑身都湿透了。农忙时节,很多家长忙着抢收庄稼,不能及时赶来接孩子回家,而雨越下越大,身材高大的赵邦才老师便背起孩子们,一趟趟往返。
“手把牢我的肩膀,开始走了!”赵老师开始背孩子们过河了,往往弯下身子,让孩子们踩着大石头跃上自己的脊背,吩咐抓紧后,再用力把孩子们的腿和脚固定在自己的胳膊弯里,试探着水的深浅,专挑河道宽阔一些的地方过去。孩子们一个个都送到了河对岸,赵老师头顶冒着热气,开心地和孩子们挥手再见。赵老师在农场学校任教期间,没有一个孩子不让赵老师送过河的,送过多少个孩子,送过多少次,我们都记不清了。我们记住了赵老师背我们过河的情景,也记住了赵老师受凉感冒坚持上课的身影,更记住了赵老师教育我们学好知识建设家乡的期盼。
如果,有一座大桥,该多好啊!
有一座大桥,我们上初中时,就不用再因为避开永昌河水而绕过几座山头辗转到校;有一座大桥,父母去街上卖烟叶、大豆时,就不用再因为怕架子车面浸水而一次次往返背东西过去,然后再把东西放车上去拉着继续走;有一座大桥,乡亲们的田地可以和外界相连,就不会再因为大河阻隔而眼睁睁地看着农产品烂在地里,而为孩子们的学费而忧愁。
常听父亲讲起1982年永昌河水发洪灾,冲向时任宫前乡党委书记王小牛搭建的舞台,冲毁王作锋乡长带领乡亲们辛苦修建的百亩良田的故事。洪水无情,冲进了部分宫前乡村民家中,沿途像猛兽一样卷走了人家的房屋,浊浪滔天,水上漂浮着木板、衣服、动物、家具等。“可惜了,王作锋在冬天亲自挽起裤腿下田修成的良田,那叫一个平整,土也厚实,还没见收成,就……”父亲摇头叹息。
1998年暑假,我从豫西师范毕业,南方洪灾,我的家乡遭遇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旱灾。田地龟裂,往日绿油油的放牛坡早已枯黄,牛羊吃光了能够得着的叶子,人们只能爬上高高的杨树上砍干枯的枝条给它们吃,而永昌河水完全变了模样。
这还是我记忆中巧笑倩兮的永昌河吗?像条死蛇趴在乱石滩上,绿色的蛤蟆衣铺满了整个河床,各色的垃圾触目惊心,发臭的小鱼小虾让人恶心……
如果,永昌河水能够恢复美目盼兮的容颜,再给你插上南北通达的“发簪”,那该多好啊!
痛定思痛,人们认识到再也不能靠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增长,再也不能依靠向大自然无限索取来换取物质生活的富裕。宫前乡政府组织党员干部反复清理不断倾倒入河道的垃圾,宣传教育,建垃圾池,给乡亲们讲保护环境的道理,实行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打造绿水青山,永昌河水一天天明净起来。
时光来到2000年,我参加工作两年后,调入宫前小学任教,那年9月,我带领着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给三洛公路宫前街那段插上彩旗,参加剪彩仪式,看着宽阔柏油马路向东西两边无限延伸,途径永昌河段,架起了高高的桥梁。
“天堑变通途,一桥飞架南北”,雁翎关下的永昌河水在无边的原野上穿梭,再一次滋养着流经的家乡。村民们再也不用像20世纪90年代以前那样用牛车拉水或者用扁担挑水了,自来水通到了家家户户,洗衣机改变了几千年来无论严寒酷暑在河滩洗衣服的历史,用水冲洗的牛羊猪舍干干净净,乡亲们的农产品通过永昌河上的大桥销往各地。
永昌河水欢快地奔流着,再也阻挡不了家乡发展的脚步。
10年前,宫前乡政府在永昌河畔疏通河道,架起木桥,种植花木,铺设上山的水泥路,在南塘山腰修建凉亭,宫前历史上的第一个水上公园让村民有了晨练、纳凉的好地方。
永昌河水波光粼粼,鱼翔浅底,杨柳依依,鸟语花香,身处公园,只感心旷神怡。
耳边似乎还回荡着奶奶在放牛坡上讲述的段九章的故事,当初在河滩边捉鱼摸虾逮螃蟹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历史上的洪涝灾害和那些年的回忆仿佛还在昨天,永昌河水映照出的蓝天白云底色图画里,一栋栋现代化的小别墅格外靓丽,告诉我们走进了新的时代。
永昌河,是流经雁翎关的一条河流,也是见证宫前发展变化的一条河流。她的母亲,叫黄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