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二百页的小书带你读懂大部头

二百页的小书带你读懂大部头

作者: 猪吒吒 | 来源:发表于2018-12-03 16:05 被阅读0次

    故事就是故事,故事也可以不是故事。

    打开一本故事书时的你是不是常常会凝神呼吸,仿佛进入全身皆备状态。如果对文字没有阅读障碍,我们为什么在拿到一本故事书时常常产生畏读的情绪呢?在豆瓣标记“在读”下面躺了一年还没有读完的书,真的有那么难以忍受吗?

    我们的畏惧感也许来自对作者所讲的故事的一无所知,读不懂的担忧。恰恰碰到《追忆似水年华》这样口碑高的爆炸,却没有几个人真正能一口气读完的大部头,不打怵才奇怪。翻开一本书的目的绝不是追求看不懂任何情节和主题,还要幸福的读下去。

     

    每一个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无形互动是那句“我懂你在说什么!”这样的阅读默契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如何理解一部书中的要义,除了靠自己领悟,也许有一位领你进门的老师也是必要的。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上课,但老师们总喜欢为他的学生们做课堂总结。托马斯•福斯特就是这么一个拿着文学作品让大家坐下来玩儿的教授。他曾经出版过《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作品》,这本《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更像是两本书的简洁版,仅仅用200页18堂课开启更易理解的文学阅读的大门。

    《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面向的是青少年,用上课的方式为你找到文学的共通之处。但我觉得它不仅仅只为青少年存在,其中的很多对经典作品的解读适合所有人去解开自己的畏读情绪。


    一故事的小套路

    故事有套路吗?故事可能真的有套路。托马斯福斯特教授开篇就先来了个套路。你以为那些突然发生的情节真的是随意在发生吗?不要被作者牵着鼻子走啊!

    ●套路1探险和吃饭

    探险类的剧情设置可以说在小说中非常普遍,可以说不套路不成文。看看探险的必备要素吧:

    1探险者

    2要去的地方

    3要去的公开的理由

    4艰难险阻

    5要去的真正的理由

    看吧,把这些问题一一填好是不是一段小型的冒险故事?探险故事的主旨常常是针对主人公的自我成长和认知。那些磨难和经历投射到生活中即是成长的过程。探险的套路在于它有固定的结构和基本的主题。

    吃饭是平常事件,但它在小说里也许发挥着隐秘的作用。吃饭的氛围是一种情绪表达和沟通。欢迎你坐下来一起吃和餐桌上的争吵不休完全表达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氛围。

    在《查理的巧克力工厂》那一块小小的巧克力,还仅仅只是食物吗?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克力有着巧妙的寓意,小查理的巧克力有没有金卡在他和家人分享的时候已经不重要了,所以它真的还是巧克力吗?

    ●套路2吸血鬼、圣经和莎士比亚

    “很高兴吃你!”

    吸血鬼是西方文学里逃不过的最古老的鬼怪吧,德古拉伯爵好像一直活跃在各种吸血鬼小说里。鬼怪的出现伴随着尖叫恐惧躲藏,它们在作家的笔下以最惊悚的状态存在着。不出意料这种紧张的存在也是作家的小套路,所有象征性的情绪都被用鬼怪表达出来,鬼再也不是仅仅让你尖叫的画面,它也许代表着生活中的某些无法具像化的恐惧情绪,它也可能变成那些危险的欲望,自私的冷漠.......

    “真正可怕的吸血鬼不是别人,而是人类本身!”吸血鬼的秘密你还能在别的作品中找到它们的意义,别让它仅仅只变成一声尖叫哦。

    圣经无处不在

    大概把他两放在一起就是因为他两在文学作品中的出镜率真的太太太高了,可以说圣经和莎士比亚是藏在小说里的最大彩蛋。圣经的元素在文学中的应用多种多样,从教义到人名遍布各个角落,即使你没能找到任何明显的关联,但这个故事的人物设定很可能依旧来自圣经。基督式救赎的人物特点往往意味着牺牲、拯救、希望、奇迹......你已经能感受到了作者的用意了,这本书的主旨就被你捉到了。

    永远不明白的莎士比亚

    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一个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脱胎于莎翁的作品多到不可胜数,阅读者对于这种熟悉的故事理解更成熟,对不同的演绎也有着更深层的理解,这也许就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默契。

    ●套路3童话和神话

    灵感都是源源不断的吗?答案肯定是不。写故事不是一瞬间的灵感,它来自你对生活的细心寻找和积累。写一个骨肉丰满的故事有时候也需要技巧,借鉴的技巧,天下故事没有什么情节是完全原创,总会有某些相似的情节,拿来借鉴最顺手的当然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原型,比如从小就开始听的童话故事,或者神话传说。那些最简单最熟悉的故事早就印在读者的脑海中,再次的调用某些小细节组成新故事,形成一种新颖的熟知,这个故事就不再是陌生人。“旧瓶装新酒”对于人们的集体记忆总是很有效。《灰姑娘》的水晶鞋也许会出现在哪个故事里呢,但它可能变成一双耐克鞋。

    二故事的象征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读者心中都住着不同的主人公,即使是同一个人物,他们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性格和样子。哈姆雷特是谁?他就是读者和作者互动的另一个关键“象征”,也是阅读的乐趣不是吗?抛开千篇一律的印象,读者自己塑造着这个故事的世界。

    ●天气的象征

    说到天气首先想到的是狄更斯笔下的伦敦,好像所有的伦敦都是雾蒙蒙氤湿的。雾在小说中的出现本身即是一种环境,一个设置,它需要给人一种不确定和混乱的感觉。如果你已经走进一个路上行人神色匆匆看不清天色的泛着雾气的伦敦,那么狄更斯的故事就开始了。在故事中出现的天气基本都会有一定的象征性,也许是情绪转变也许是情节的变化,它们渲染着周遭的气氛。

    如果雾代表的是迷失和困惑,那么雨在文学中更加常见。它出现在不同时代不同情节的文学作品中,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意象。下雨这种情节甚至已经被调侃为“洒狗血”剧情,一下雨就预示着死亡或者失恋要么就是出车祸这样的大型出事现场。可见雨在剧情中的作用,虽然百用但依然好使的设置。

    除了天气能表达情绪和带动情节,四季的交替也在故事中用来唤醒人们的感知。春天用来描绘希望、成长;夏天则是浪漫的,激情的;秋天除了丰盛的收获,也被指代暮年或疲倦;凛冬将至,所有的生命都将随之灭亡。四季的意义并不是模式化的,它们的作用还在文字中等待你的发现。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伟大的“烙印”

    我们身上的每一个缺失都曾被上帝亲吻过。在文学作品中残疾和疤痕和缺失则反映着人物的内心世界。在作者笔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缺点和残缺。他们一出场就和周围格格不入,暗喻内心与别人的差别。

    敲钟人卡西莫多的丑陋在一开始就被唾弃,狰狞外表下却藏着最善良的心,他的慈悲被包裹在一层层恶魔的外表之下,这样一个恶魔却是真正的大英雄。

    人物的体貌特征都在传递着某些含义,除了身体的残疾还有一种明显的象征被用在文学创作里,“失明”。失明本身的象征意义就很强烈,用视觉的缺失创造出超越视觉的意义,眼盲而心明是一种智慧的启发。

    除了天生的缺失者,出现最多的磨难也许是疾病。疾病在故事中出现都带着其特有的感觉,病态的娇弱和苍白的面孔,都在传递着生命的流逝。外表的疾病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孤独和绝望。

    在文学世界里心脏病被赋予了诗意。和真实世界的病痛不同,小说中的心脏被视为感情的源头,常常和爱情相关,心脏病也许是失败的爱情,孤独胆小,缺乏关怀,现实世界残缺的爱情故事。正因为它有如此强烈的感情和指代性,在故事中它可能被用来塑造那些善良而脆弱的人物。

    ●是政治还是讽刺

    作者对作品的表达除了主题,深藏在文字里的还有他对社会的观察和反思,这一切都与政治有关。即使只是一场王子和公主们的舞会,也会有穷人被关在城门外,与明亮辉煌的皇宫隔绝相望。这样的情节你还没有找到它要告诉你的潜在态度吗?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在讲政治,但每一个作者都巧妙的表达着自己想要传达的观点。

    和政治分不开的是讽刺。“讽刺胜过一切!”

    讽刺是故事中的一颗毒针,刺痛着读者的期待。在颠覆正常认知的基础上塑造一个完全不可想象的结局。《坟场之书》里的小男孩被幽灵之家抚养,保护他的是吸血鬼。打破了人们对坟地的通常印象,它不再是可怕荒凉危险的,对小男孩来说它是温暖的存在。坟地被彻底颠覆之后带来的意义不言而喻。讽刺真是无处不在。

    《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给出这么多套路的目的无非是一个阅读指南,它有点像破解谜题的钥匙,真正的阅读体验需要你真正的翻开书本。探索每一本书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收获,托马斯•福斯特教授将钥匙交到你的手中,看你如何用它开启属于自己的文学阅读体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百页的小书带你读懂大部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gy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