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读《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作者: 江风海雾 | 来源:发表于2019-02-11 06:53 被阅读0次

    在我上小学时,语文老师是一个很严厉的中年女性,在她的强势高压之下,我们每天都需要完成一篇不少于一百五十字的日记,一周一篇读后感,每次春游秋游回来也要写一篇自己的感受。对于幼年贪玩的我来说,这是件十分头疼的事情,同班里大多数男同学也是一样,每天把大部分精力都奉献给了兢兢业业的玩上了,回家哪还有心思和精神做这些功课呢?于是,每日的语文例行检查之时,都是哀嚎一片,我现在还清楚记得那个小木棍打在我手掌心的滋味。可即使是在这种身体力行的责罚恐怖之下,我和班里大部分同学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养成记日记、写读后感之类的良好习惯,想来当初也是辜负了语文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啊。

    而此时此刻,我敲击着键盘,准备写一篇读书的感悟,突然想到这样的场景,而我眼下做的这件事可是完全自发自愿的,没有任何人的威逼利诱。可见,养成一个好习惯,得从内部,而不是外部。击败敌人,得由内攻心之。我明白语文老师的一片殷切之心,只是,她的力气和心力,似乎没用在点子上,且年少无知的我们,也完全搞不清楚当时做那些事情的好处和意义,更别提在体罚之下会有任何的写作兴趣了。

    还好,二十多年后,我自己悟出了这点道理,并且开始了行动,也算是没让语文老师失望吧。

    回到刚刚读的这本书——《哪有没时间这回事》。作者纪元。刷知乎的时候,看到了他的在线课程,大致就是时间管理类的教学,但是本着没有考证课程效果再少的钱也不花的原则,于是顺着这条线,找到了这本书的PDF版本,一路读了下去,总体感觉算是一本良心之作,知识点、案例、原理都有,该说清楚的事情都说得清楚,属于实在型的工作生活指导类用书,当即就在淘宝买了实体书,便于以后常翻常用。

    书还没读完,便等不及来写点读后感,怕自己读得太多,顾了后面,忘了前面。

    有一点不得不说,自从看了成甲的《好好学习》之后,看书多采用这种方法——”封目序尾“ ,也就是先看”封面“、”目录“、”序言“、”结语“。通过这样的泛读方式,基本上对书的内容有一个框架性了解,也能确定自己到底需要扎多深进去阅读。这和我们日常看报纸先看大标题,再根据标题选择要看的文章是一个道理。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一可以大大节约看书的时间,提升阅读效率,二也能筛选出逻辑混乱内容空洞的”烂书“。同时,再结合着李笑来老师说的,看一本书的好坏看他的再版次数。

    从这几方面看,本书总得来说都不错。

    我特意百度了一下作者,纪元是时间管理教学方面的老师,虽说教时间管理的课程很多很多,但是这本书的角度还是挺独特的——碎片化时代的生存之道。书中作者结合我国人民工作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三步走的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初级、进阶和高级技能实现时间的把控。作者在目录编排上,在正常的内容编排之外,又按一天中早、中、晚的时间顺序,将各个阶段的技能融入在一起,有清晰明了的指导意义。

    在这本书中,有两块核心内容,分别是这三个时间管理的技能和三个清单,技能和清单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一步,初级技能。

    要想搞清楚时间都去哪儿了,都先从认识你自己开始,

    把自己整理清楚了,时间也就好分配了。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曾做过那种完美而严苛的日程计划,星期一几点至几点做什么,星期二几点到几点,一周安排的满满当当,殊不知计划完美,可是却从未执行完成过,总是雄心壮志地制定,草草落败地结束。究其原因,毕竟超人还是少数,我等都是一介凡人,站在大多数那边。

    好的工具和方法,正是为此而生的,时间段清单就是这样的工具。

    我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总是会有干扰的事件,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用没有任何时间弹性的计划表,只会造成所以的安排滞后,以至于计划无法达成,而按时间段分类进行安排,一是可以有弹性空间,二是在一天中,找到效率最高的时段,集中完成,三是降低自己总完不成计划的焦虑,有更好更积极的状态去应对每天的各种事务。

    毕竟谁也不是铁人,该放松的时候也得放松不是嘛。玩也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所以,在初级的这一个阶段,就是别把自己逼得太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用打扰度最低的时段,比如早上,去做最需要集中注意的事,安排其他的时段去做对应程度的事,我觉得,这其实和田忌赛马也是同等的道理。

    在这第一步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日睡前安排好第二日的时间段清单,就是最重要也最值得做的事。不过,制定时间段清单要注意3点:

    1、明确你要做的事务;

    2、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归纳分类;

    3、每个时间段,放入具体的行动事项。

    也就是说,在第一阶段,你要做的,第一是把你的日常事务整理出来,第二划分时间段,第三早起。

    第二步,进阶技能。

    这一章主要说的是碎片化的管理。我们日常的生活早已经被打成碎片化,杂七杂八的事背后,其实就是碎片的事务。作者的一番话也算是点醒了我,要想在把碎片化的变得有意义,得先把审视一下这些碎片,看看具体有哪些,再拼接上就好。

    用”碎片清单“,将每日所有的碎片分类整理,总共有三类:想法、事务和信息。用最简短的语言随时随地记录下来,只要不是非常紧急,都在随后找碎片时间一件一件处理。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用大脑去记忆也不会忘记,我们的大脑是用来思考而不是用来记这些琐碎之事的。

    碎片化的事务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也包括玩,这本来也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碎片化清单需要做到每日回顾,这样才能保持时时更新。

    碎片化清单的整理和更新的过程,会产生每日任务清单,两张清单的作用一方面及时记录琐事,不会忘记,另一方面是翻阅时可以根据情况随时随地处理。既有轻重缓急,又能保证完成,只需要经常翻开你随身携带的不插电纯手写笔记本即可。

    作者还提到了九宫格日记,这是我去年记录日记的方式,用这样标准化记录日记的方式虽说有些不太灵活,但是能建立一个标准,可以对每日自己的成长进行参照和记录,对于初级的自我管理者还是利大于弊的。

    第三步,高级技能。

    任何技能的养成都需要时间的坚持。第一和第二章里的三张表再好,如果不养成长久的使用习惯,那也是白搭。所以第三阶段的技能就是两个字——执行。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坚持的根本原因所在,而在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期,分为四个阶段:

    1、无知状态,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习惯;

    2、探索尝试期,这也是我们培养一个习惯的起步阶段,大部分人无法坚持,也基本在这个阶段告一段落,开始其他的征程;

    3、行为固化期,这个阶段,我们初步养成一个习惯 ,但也要防止被错误的方法所误导;

    4、习惯稳定期。到此,一个习惯基本可以说是已经养成了。

    在这个习惯具体养成的时间上,我曾经听过这么一个说法:”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7天。“但是从实际经验上来看,我听写过五年的英语,也曾坚持早起,时间也有几个月,但现在都没能继续保持,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远没有上面那种说法这么简单。

    但是,好习惯确实是可以养成的,具体还是得看自己改变的决心了。

    这本书的知识点很多,针对我们身处的碎片化时代,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法、工具以及技巧。总得说来,这三个步骤,还需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去一一验证,今天整理出来,也算是给自己做一个阅读的回盘,再立马建立三张清单,认真地执行,用效果来说话,希望能给自己的成长,一个切实可行的交代。

    最后,我想说自律,并不是自己逼自己,相反,它才是让我们实现真正自由的最佳武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hx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