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不由来,自在心生。
有人说,一些人说一些固定的话叫做口头禅。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一些词,或者让你怦然心动,或者让你想立马逃避,听起来好像有点不可思议,但的确很奇妙。美好的词句总会让人心里神清气爽,与人一样,好的姿态总会使人赏心悦目。
生命中遇到的一些词总会不被轻易想起,也不被轻易忘记,就那样存在着,就像一些人,一些过客,驻足一段时间就消失,再以后,很难被想起,也很难被忘记。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攒博载体是中华文化典型的象征。两个看起来毫无关系的两个独立个体合并起来就成了词语,有了它独特的意义,四个看起来独立的个体合并起来就成了成语,不仅有独特的意义还会有一些寓言故事,生动且形象
词不由来,自在心生。有些看起来华美的文章实则是可以的拼凑,没有意义,而有些简单的语言却透漏着许多信息
阵风刮风,余留波澜
我说的的确是流行语,但我却不想说现在再热的话题,也许我还是不知道最热的信息。脑海中的词汇像一个个断断续续的电影镜头,刷刷的无节奏的快速放映。
大冰刚出版《乖、摸摸头》和《阿弥陀佛么么哒》的那段时间挺火的,好多人都在看他的书,说实话,一开始的确没有兴趣去读,为什么?
那时生活中、网络中一时兴起好多新词,“么么哒”,“萌萌哒”等等,虽然我有时也会有些梦幻的想象,但这些新词在生活中的频繁出现,给我一种“娇柔做作”的感觉。
看到书名中的“乖”“么么哒”,第一感觉就是那种青春言情小说,没有太多意思(后来发现我想多了)。
随着书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身边的朋友也不断的谈论其中的情节,好奇心吸引我第一次翻开大冰的作品,第一次看的是《阿弥陀佛么么哒》,后来才知道这是第二本,说实话,的确还不错。只不过一些词的表面和现实生活中场合的随便无理由的运用,让我差点错过两本好书。
词赋新意,幽默知趣
以前听别人说“打酱油”总不知什么意思,甚至有时天真望望手里也没有酱油瓶子啊?再想想现在这个社会谁还会去打酱油,超市里买不就方便多了。
慢慢的发现,用上“打酱油”这三个字的场合往往都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发生的场合。“你们玩,我是打酱油的。”
后来在语文读本上看到对这个词的解释,一位记者对于某明星事件去随机采访来往路人,问道一位大爷时答道是,“管我什么事,我就是打酱油的。”“打酱油”也就是说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没关系,幽默风趣,还蕴含淡淡的讽刺意味,真是死词活用。
言语之间,知人明性
有些人总会习惯性的重复使用和一个词,频繁到一看到那个词脑海中就会浮现那个人的音容笑貌。
有一段时间,不知为何“深沉”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我的言谈中,不是可以也不是偶然,只是想用。“深沉的男子”“深沉的声音”等,总感觉这个词有一种无形的稳重。
我有个朋友,喜欢用“精致”来形容一些美好的东西,说得多了,听得多了,感觉她自己就是一个精致的人儿。
我也有个朋友,喜欢用“好像”去说一些话,说得多了,听得多了,我就不太敢相信他的话。
我还有个朋友,喜欢用“排斥”去反对一些人说的话,做的事,说的多了,听得多了,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感觉,不舒服。哦,对了,“莫名”这两个字算不上词,我也常说起的。
说了这么多,选个词好好说说吧。嗯,就选“排斥”,印象中的排斥总会和磁场相关,异性相吸,同性相斥,对于“排斥”说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只不过后来听得多了,相对应上这个词的场合,我也会排斥“排斥”这个词。
“我喜欢这个东西”
“不知为什么,我看到就会排斥”
听到后总会感觉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每个人的爱好不同,性格不同,相同点培养共同爱好,不同的有点优势互补。
不管是流行的词语,还是我喜欢的“深沉”,或者我讨厌的“排斥”,我相信,这些喜欢和讨厌最开始与词语无关,只不过一次次的重复,一次次的加工,一次次的强调,在脑海中或深或浅的留下来印记。
这些词,不会被想起,也不会被忘记。无论是自己喜欢不喜欢的,钟情的或讨厌的,熟悉的或陌生的。生活这么久,你有没有一些特殊的词,特殊的故事?分享词语,分享故事,你说,我听。
致:那些不会被想起也不会被忘记的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