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脱口秀学习的第3本书,黄西的《有梗》,天津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有两位作者做了推荐序,一个是崔永元,一个是龙洋,崔永元传媒大学的,家喻户晓,另一位和作者合作过《是真的吗?》没看过,不太熟。
言归正传,黄西是谁?黄是黄瓜的黄,西是西瓜的西,生物学博士,后来不务正业改行脱口秀,历练多年以后,得过脱口秀比赛冠军,上过中中国和美国的电视,在白宫还调侃过美国总统和副总统,客串过电影《寻龙诀》。
对于中国脱口秀来说,是一位先行者和布道者,本人不光人长的专业,脱口秀也十分高级,笑点低的人需要听几遍才能get到。
全书一共分4章节,前两章说的是幽默的习得和找到自己的个性,幽默的干货集中在第3章,第4章说的是幽默如何溶于生活。
在生活中,当我们听到一个人会说话或者说话说的特别好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特别愉悦敬佩的心情, 崇拜的同时产生一点距离感,而作者提出一个观点,幽默也是可以习得的,特别是对一个自卑的人来说,尤为如此。
面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不完美,接受这种不完美,通过自身努力打磨,投胎换骨,通过人生的历练,在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我们要想活得幸福,就要明白一个道理,一些事情我们是能控制的,而一些事情是我们不能控制的,控制我们能控制的,接受我们不能控制的,慢慢分清二者之间的区别。
作者在很很穷很穷的时候,有个理想就是,将来有一天能够发现别人扔在路边的床垫子、电视、吸尘器等东西,看也不看一眼。而我的理想则是在路边有东西去拾,而不是在垃圾桶里去翻找,且常常一无所获。
有一天,终于从垃圾桶里面拾了个按摩腰带,炫耀给同事看,同事羡慕嫉妒的说,我们家门口什么时候才能有这样的垃圾桶。
从自卑到自信,其实也没有那么难,过程中紧张是难免的,不过要明白,紧张不过是一些激素的分泌而已,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而且不论你有多紧张,对方是不知道你有多紧张的,所以在与人沟通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语言习惯和节奏,打乱了,要尽快找回来,有了自己的语言习惯和节奏,说服力就显出来了(沟通时,对于本人来说,紧张感的暴露总是先于自信感的)。
人生有两大恐怖事情,一是死亡,二是青春的逝去,比这两件事情更恐怖的,就是当众演讲,公共场合的演讲比死亡更可怕。
虽然每个人内心都有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展现魅力的欲望,在害羞面前,在别人挑剔的眼光面前,人会紧张到恐惧以至本能逃避。
既然演讲是比死亡还恐惧的事情,那么战胜死亡,重启不一样的人生,不就是件很牛很牛的事情吗!
演讲的本质上就是表演,而精彩的表演需要不断的练习,从练习到熟练,也是克服紧张的最好方法,从一个人对着镜子练习,到抓一群小伙伴来练习,到在一群陌生人面前练习,并把整个过程全部录下来,反复观摩,揣摩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问题,慢慢的迈向自己的高光时刻。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你,只有最后用实力把结果摆在那里,人们才会认同你。
学习幽默、脱口秀,要多看别人的表演,看的多了,才能找到自己认同喜欢的风格。幽默的方式有很多种:有夸张的,有冷漠的,有咆哮的,还有用肢体动作,直接上手的。
找到适合自己,以此为基础起点,收集素材,搭建自己的幽默库,这个库的建设不仅要靠长期积累,还要对自己中意的段子不停的打磨。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
做最充分的准备,做最玩命的练习。
这个充分的准备,不是准备某一场,准备下一场,而是要准备下几场,甚至是半年、一年内的所有表演。
记住,哥伦布出海的时候,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新大陆的发现者。
所以,做脱口秀前,也别给自己定什么目标,什么名气了,财富了,这些暂时都与你无关,先把眼下能做事情做起来,慢慢做精,慢慢做好,在时间中酝酿你的风格技能。
这个世上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机会来了,你却没有做好准备。
别管什么目标,也别管什么定位,作为一个脱口秀新手,搭建好自己的素材库,一遍一遍回看自己曾经的表演,做了准备,抖了包袱,大家没有反应,继续说下一个。硬着头皮,把曾经不堪表演及过程耐着性子看下去,做复盘,一次次复盘。
一个做脱口秀的人,会把自己对世界,对社会,对家庭的看法,藏在自己的段子里,没有人一开始会对你的想法感兴趣,也没有人一开始会对你的段子感兴趣,锤炼自己的思想,磨练自己的段子,完善自己的表达方式,寻找等待适合的舞台,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到对的人,感受你的炸场。
在中国说到脱口秀,人们会有意无意和相声做个对比,相声讲究师承,有传统的段子,而且是两个人表演,一个逗哏,一个捧哏;而脱口秀这个舶来品,更贴近时代,讲究原创,观众既是看客,又是演出互动的一部分。
我想,造成这种中西方差异的是源于西方的苏格拉底讲究逻辑推理,而中国的孔子更关注社会与家庭伦理的缘故吧。
回到幽默本身,环境、文化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同感也不一样,在幽默表演时,要了解你的观众群体,有针对性的表演。
比如观众中有文科理科之分,有人的性格有感性理性之分,我们可以利用乔哈里窗的原理,把观众分为文科感性,文科理性,理科感性和理科理性4个象限,如果是文科感兴趣的人多,我们就可以咆哮起来,如果是理科理性的多,我们就要说些冷笑话,如果是文科理性,我们就要在语言中绕一绕。同样的道理,如果观众中加入了老人和小孩儿,我们的表演范围就要更宽泛一点。
来个段孑:
有个人做事比较马虎,给人挖一口井,结果图纸拿反了,给人建了个大烟囱。
中国人有给孩子用节日起名字的习惯,比如国庆、六一,有个孩子的名字叫王五一,当人们向他爸爸求证时,爸爸淡淡的说:没有了,我只是希望他长大以后有五险一金。
一个幽默的人不仅要对自己沟通的对象,做知己知彼。还要学会先入为主,在面对陌生人或者首次表演时。做好自己的个人介绍。它可以是你最自豪的事。也可以身上很讨厌的毛病。也可以是朋友圈最怪的朋友。或者是相亲的糗事。实在没有了,也可以说人生最尴尬的事。
比如:憋着尿找厕所
人有三急。不过这些事儿。在村里的时候都不是事。根本造不成的困扰。
来了城里就有点麻烦了。上个厕所要收费。也分成了五毛、一块的。要找免费的,要跑特别远。特别是早晨赶上时间点还要排队,那个时侯,我真正体会到免费是最贵的。时间过得真够慢呀!
又一次在路上,错开解决点,实在憋不住了。赶紧找了个隔离带解决问题。 刚撩起衣服。就被藏着警察叔叔吼了一声,脱裤子干嘛?没事儿,天太热,晾晾!惊出了一身汗。
上厕所遇到最尴尬的时候。
不在城里,而是在梦里。
晚上上厕所,发现里面有人。于是光着脚出门上公厕。去的早,没人排队。但太脏了,简直没有个落脚的地方, 一不小心就会踩到。
于是重新寻找,终于找了个有女厕的,干净是干净,但却是人来人往。一个大老爷们没有机会,也不敢进去。
突然想起来,小学正在放假。那里肯定有空位。跑过去发现人多到人挤人,原来在悄悄的补课。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跑回去了,赶紧找个位置蹲下来。却发现厕所的围墙都给挤塌了。维修的工人已经围了一圈。于是赶紧拉起裤子往回跑。跑着跑着,天开始下雨了。
发现跑回到大学的宿舍,同学们都在悄悄的笑。原来有个上铺的同学尿床了,我没有笑,我睡下铺。
一个幽默的人,平时要注意段子的积累。有个人经常用儿子来说段子,说着说着,发现儿子不够用了。为了增加他的素材,我说,你可以多生几个,现在国家不是放开二胎三胎了吗?
成本太高,我怕破产。再说了,世上哪有那么多傻女人会鬼迷心窍。
幽默要学会说潜台词, 默认的设置是周围的人和你一样聪明,说话也要注意留白,注意节奏。
资料来源:《有梗》黄西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