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词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课词汇、语法、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一些常见常用的离合词;
2.学会运用离合词造句、对话。
2教学重点
1.在听说练习的基础上掌握课文内容,在学生能力允许的条件下能够复述课文
2.理解并学会运用离合词。
3教学时间
2课时(100分钟)
4教学步骤
1.组织教学。复习上节课的单词、语法和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听写本课生词。
3.讲练新课,包括生词讲解,语法讲解,课文讲解。
4.以听说为重点讲练课文并对课文进行复述。
5.新课小结。
6.布置作业。
5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复习上节课内容,包括提问和听写。(15分钟)
(二)检查预习情况,听写本课生词。(20分钟)
听写生词:
毕业 见面 洗澡 理发 睡觉
闭幕 参军 办公 帮忙 结婚
(三)语法
1.离合词是词和短语之间存在的中间状态。合起来可以看成是词,分开可以看成是短语。
如:毕业——毕了业 见面——见了个面
参军——参过军 帮忙——帮他的忙
办公——办了三个小时的公
先看一些例句:
(1)我今天在首尔见面了一个朋友。
(2)我已经毕业大学了。
(3)他想帮忙我。
(4)她生气我了。
想一想,这些句子为什么错,错在哪里?
2.原则:
(1)离合词后面不可带宾语。如果离合词所表示的行为涉及一个对象,则往往用:介词+对象+离合词。
如:
毕业——从大学业
而不是:毕业大学
见面——跟朋友见面
而不是:见面朋友
结婚——和女朋友结婚
而不是:结婚女朋友
(2)有的可以把这个离合词所涉及的对象插入离合词中间。
如:
请客——请他的客
而不是:请客她
出丑——出我的丑
而不是:出丑我
吃亏——吃他的亏
而不是:吃亏他
(3)离合词与动量成分组合时,动量成分插在离合词中间。
如:
结婚——结过三次婚
而不是:结婚过三次
洗澡——洗过两次澡
而不是:洗澡了两次
打架——打了几次架
而不是:打架了几次
(4)一些离合词的重叠形式:ABB式
如:游游泳 见见面 洗洗澡 唱唱歌 跳跳舞
3.练习
(1)你昨天说过以后,我对她注意了一下。
(2)他考虑再三,终于投了那家工厂的资。
(3)为了让我学医,妈妈昨天又动了我一次员。
(四)课文(20分钟)
1.读课文
(1)老师领读;(2)学生分角色齐读;(3)纠正发音
板书提示重点。
2.复述课文
(1)老师带着复述。
(2)学生单独复述。
6课后练习
连动词
课文
文章:吃过了吗?
思琪:吃过了。
文章:准备去哪呢?
思琪:我正要去图书馆借两本书看看。
文章:下午有有空吗?我们一起去体育馆打乒乓球吧。
思琪:我不会打乒乓球啊。要不,我们去打网球吧?
文章:可是我网球打得不好。
思琪:那让我想想啊……
文章:对了,最近新出了一部科幻电影,要不我们下午去奥康街看电影吧。
思琪:好主意!我先回家拿个东西。
文章:恩,好的。借好书在前面的路口等你。
思琪:就这样说定了,不见不散。
思琪爸爸(迎面走来):你们这是要去哪呢?
思琪:我正打算和文章一起去看电影呢!
思琪爸爸:文章,你父亲在家吗?我找他有点事。
文章:叔叔,我爸爸去外地出差了,明天才回来。
思琪爸爸:那你妈妈呢?
文章:我妈妈也不在家。她和阿姨一起去超市买东西了。
思琪爸爸:这样啊,那我明天去你家找你爸爸吧。你们玩得开心啊!
文章:恩。叔叔再见!
思琪爸爸:再见!
1教学基本情况
教授对象:初级班留学生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教学重难点:汉语中连动句的语法规则及表达方法
2教学步骤
一. 问候、寒暄快速进入实际教学(15分钟)
大家周末都喜欢做什么?
同学们周末都去哪里干什么了啊?
检查复习,预习
听写上节课的生词及句子 (略)
二. 导入语法点(25分钟)
1. 请学生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文章在遇到思琪之前准备去哪?干什么?
(2)文章和思琪最终决定去哪?干什么?
(3)思琪在看电影之前要先回家干什么?
(4)文章的爸爸和妈妈分别去哪了,干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 去图书馆借书。
(2) 去奥康街看电影。
(3) 回家拿东西。
(4) 去外地出差/去超市买东西。
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以上句子,并对句子做简单分析,板书:
S+V1(来/去/到/回)+处所+V2……
2.学习简单的连动以及“去哪里做什么的”的表达。
教师提问学生:
——某某,你来中国干什么的?
——我是来中国学习商务汉语的。
——某某,你周末都干了些什么?
——我周六去体育中心游泳了。
——我周日去市中心购物了。
……
请同学们相互提问对答。
一. 以浅入深,进一步学习连动句。(40分钟)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教师:请大家简要描述一下图片上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 用钢笔写字。
(2) 上街买菜。
(3) 坐车去春游。
带领学生朗读并板书:
S+V1+V2……
总结:
如果一个句子中,描述主语的谓语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动词或者动词词组组成,我们就称这样的句子为连动句。
二. 结合例子说明说明句型结构特点,并进行操练(50分钟)
连动句中必须强调的:
第一, 连动句中的动词次序必须固定,不能颠倒。我们可以说“妈妈上街买菜了”“ 他哼着歌走进教室”“哥哥到美国旅游了”,而不能说“妈妈买菜上街了”“他走进教室哼着歌”“哥哥旅游到美国了”。
第二, 动词间不是一种并列关系,中间是不能加关联词语的。一般说来,V1和V2有三种关系,分别是目的,方式,因果。V1和V2之间的语义是连贯的,中间没有语音停顿。
比如:李老师生病住院了。(因果)
他乘飞机去德国了。(方式)
我去图书馆看书了。(目的)
第三, 几个动词或者动词短语互不作成分,共用一个主语,共同说明这个主语。
请学生发挥想象,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⑴他每天骑车_______。
⑵妈妈去商店_______。
⑶他走过来________。
⑷中国人一般________吃饭,而西方人用刀叉。
⑸她听到这个消息______。
如果连动句中要强调动作已经完成,可以加“了”表示,分两种情况:
一, 前面动作已经发生,后面的第二个动作还没有完成“了”字要放在句尾,如:
赵松去国外留学了。(已经去国外了,正在留学,还没毕业)、
哥哥来看我了。(强调哥哥来了)
二:如果强调后面第二个动作已经完成了,“了”字则放在第二个动词后面,如果有宾语,不能是简单宾语(要带数量词,形容词或者动量补语)。如:
赵松去国外学了很多知识。(已经学有所成回来了)
哥哥来这里看了我两次。
请学生根据所给动词造句(口头练习)
⑴毛笔+写字
⑵去欧洲+旅行
⑶骑车+上班
⑷去银行+取(一笔)钱(分“正在取钱途中没有回来”和“取完钱回来了”两种)
⑸来教室+讲解(一遍)课文(分“强调老师来了”和“讲解完课文”两种情况)
常见连动句的否定:
表动作的方式或者工具的连动句:S+不+V1+V2
表动作趋向或者目的的连动句: S+不/没+来/去(某处)+V 如:
(1) 现代人一般不用毛笔写字了。
(2) 我没去市中心看电影。(表示动作没有发生)
(3) 哥哥没来医院看过我。(表示动作没有发生)
(4) 我不去北京旅游。(表示一种主观上的打算)
口头练习,提问学生:
教师:某某,你会写中国汉字吗?
学生:学了一点点。
教师:那你平时用毛笔写字吗?
学生:不,我不用毛笔写字,我用钢笔。
教师:某某,寒假去了哪些地方啊?
学生:我去了上海。
教师:那你肯定去南京购物了吧?
学生:我在上海只呆了一天,所以我没去南京路购物。
连动句常见偏误及改错:
(1)他回家骑自行车。
赵松买苹果去商店了。
(2)我火车旅行。
我们都钢笔写字。
(3)文章站在路口把爆米花拿着等思棋。
(1)乱序:
他骑自行车回家
赵松去商店买苹果了。
(2)动词漏用:
我坐火车旅行。
我们都用钢笔写字。
(3)杂糅:
文章拿着爆米花在路口站着等思棋。
三. 互动中掌握连动句表达(20分钟)
表演一:教师表演—— 用粉笔写字/ 走到小花座位前拍了拍她 要求学生回答相应动作
表演二:让学生按照教师指令做动作:拿起书读起来/走到门前转弯……
表演三:让一个学生指挥另一个学生做相应动作
四. 总结(10分钟)
1.简单总结本课语法点,课配合提问
2.布置课后作业:造5个连动句式的句子;预习新课
比字句
1教学对象
有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
2教学内容
本课型教学内容以讲解“比”字句的语法点为主,并辅以课文《今天冷还是昨天冷》加以理解。
1、 掌握词语:习惯、凉、低、容易、油腻
2、 掌握语法:“比”字句
3、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3教学目标
(一) 教学目标
1、 掌握课文中的主要词语及语法,理解透彻。
2、 能够掌握课文重点内容,并能够复述课文。
3、 在给定素材的情况下,学生能够仿课文写作
(二) 重点目标
充分理解并掌握语法点,完成课后练习题
4教学方法
主要按照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的原则来进行。
归纳法:先举出课文中的一些例子,在总结语法规则。
化繁为简的解释法:比较句的格式用公式表述。
练习方法:机械性练习、交际性练习。
5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答总结法】
A:杰克:你今天几点起床的?答:8点
杰克:你昨天几点起床的?答:7点
那我们总结出:他今天比昨天起床晚。
B:迈克:你多高?答:180cm
迈克:他多高?答:185cm
那我们总结出:他比你矮。
C:马里:今天多少度?答:零下10度
马里:昨天多少度?答:零下20度
那我们总结出:昨天比今天冷。
大家注意我刚刚总结的这三句话,它们中都有一个“比”字,而且每句话都表明比较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学习一下“比”字句。
(二)课文学习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带有“比”字的句子:
1、 早晨和夜晚比中午凉多了。
2、 有时候早、晚的温度比中午的低10℃。
3、 现在觉得比昨天好点儿了。
(三) 语法点讲解
我们管这一类的句子叫“比”字句,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比”字句的基本句型:
1、 A比B+形容词
2、 A比B+形容词+一点儿/多了/数量补语
第一类比字句是可以和其他句子相互转换的,如:
A比B+形容词←→A没有B+形容词/B没有A+形容词
(四)练习语法点
I、连词成句
1、 苹果、好吃、桔子、比
2、 太阳、地球、的、大、体积、的、比、体积
3、 这本书、厚、比、书、那本
4、 洞庭湖、一点儿、小、面积、的、比、青海湖
5、 大多了、伊藤、李五轮、比
6、 金、五岁、歌博特、小、比
II、句型转换
1、 今天没有昨天冷。(转换成“比”字句)
2、 我比她学习好。(转换成普通句式)
3、 汉族人口比满族的多。(转换成普通句式)
4、 中国的领土面积没有俄罗斯的大。(转换成“比”字句)
Ⅲ、选择题
1、 他()李强高一点儿。
高 不多 矮 比
2、哈里的中文()他说的好
比 没有 可能 确实
3、她的衣服()我的漂亮。
没有 比较 一点儿 的多
4、今天比昨天_____________。
A. 热极了 B.热得很 C.热得多 D.很热
5、儿子_____________爸爸长得差不多一样高。
A.比 B.像 C.跟 D.有
6、 我打篮球_____________。
A.不如他打得那么不好 B.不如他那么打得好
C.不如他打得那么好 D.不如他那么打得不好
7、 经过锻炼,_____________。
A.他一天比一天跑得快多了 B.他一天比一天跑得快了
C.一天比一天他跑得快了 D.他跑得快一天比一天了
8、这个城市的人口_____________。
A.不比上海的那么多 B.比上海的那么不多
C.有上海的那么一样多 D.没有上海的那么多
Ⅳ、修改病句
1、北京的水果比广州的很贵。
2、我的汉语比他说的不好。
3、他的书法好一点儿比他哥哥的。
4、上海比沈阳没有繁华的多。
5、坐飞机没有坐船快的多。
6、这块布没有那块布长十公分。
7、我比你英语说得非常流利。
兼语句
导入:
师:你们的汉语课是谁教的?
生:是姜老师教的。
师:好,姜老师教你们。你们学什么?
生:我们学汉语。
好的:姜老师教你们,你们学汉语。这两个句子能不能放在一起说呢?我们今天来学一个句子——兼语。
展示:主语+请/让/叫/教+某人+动词短语
讲解:
有由两个“主语+谓语动词+宾语”,第一个动词的宾语同时又是第二个动词的主语,这样在一个句子中同时做两个成分的词语叫兼语,这类句子叫兼语句。
一般表示让别人做什么事情。
给情景:
(1)邀请——我 请 小红 看电影。
(2)禁止——学校 不让 学生 吃方便面。
(3)使令——妈妈 叫 我 去买水果。
操练:
机械操练:
把下列词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1、我的同学 我 要请 游乐场玩 去。
2、让 老师 我 去 办公室
3、作业 让 我们 老师 写
4、你 吃饭 小红 请
5、爸爸 擦车 我 叫
6、陪 回家 小红 我 叫 她
有意义的操练:
看图说话:
给出3组图,内容分别是:邀请看电影,禁止吸烟,妈妈叫我买东西。用学过的兼语句型操练。
活动:
分组活动: 分成三组,每组三个人。
道具:一张司令图片、一张大富翁图片、一张值日生图片
活动规则:每组成员轮流抽签,抽到图片的角色,就发出相应的指令。如抽到司令,就说“我让A去办公室”等等。
交换角色练习,直至轮流把这三个角色都表演完。
作业:自己回家造6个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