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身处于安稳的境地,就该考虑即将而来的风险了。懂得规划,才能做好准备。有了一定的准备,后面才不会出现巨大的祸事。
还在工作的时候,就要思考中年失业了,该怎么办。五十而知天命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如何养老了。养老,需要提前规划,容不得有半点马虎。
百度百科有一个数据:截至2021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将超过30%
当下,差不多五分之一的人,都是老年人。未来,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都是老年人。养老的需求多了,就会导致内卷。未来的养老情况,只会愈发艰难。
养老寒冬将至,本事再大,也该给自己留几条“活路”。
一、多存钱,避免年老了还要外出打工。
上一年,出现了这么一个名词,低龄老人。百科的解释是,60岁到69岁,还可以继续工作的老人。
为什么会出现“低龄老人”这个词呢?如今的老人,60岁退休后,十有八九都要继续打工。如此,活到老,干到老的命运,就难以避免了。
虽然说改变这种“活到老,干到老”的命运,有点难,但还是可以做到的,前提是,兜里面有钱,那就不用拖着衰老的身躯继续工作了。
有钱人的晚年,生活多姿多彩,日子岁月无忧。而没钱人的晚年,生活凄凄惨惨,日子窘迫不堪。一个天,一个地,差别巨大。
为什么现代的中年人和老年人都喜欢存钱?钱财才是晚年安稳的根本。所谓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很现实,也很残酷。
存钱,看似保守,可实际上,这是保全自己晚年的关键。
二、帮孩子,但不要过度,要适可而止。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那父母帮助他们,也很正常。只不过,这帮助,还是“适可而止”比较好。
父母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帮助孩子,但不能过度。比如说,不能先花未来钱,不能负债累累,不能完全掏空家底。
试想,父母为了孩子而负债累累,还掏空了家底,如果家中的某个亲人生病了,赚不到钱了,还不起贷款了,那不就只能等死了吗?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孩子有本事,父母不用操心,也不用帮。孩子没有本事,父母再操心,再帮他们,也毫无作用。
父母帮孩子给了首付,让孩子每个月还几千上万的月供,可孩子还不起,那父母掏空家底给首付,又有什么意义呢?家庭的债务杠杆太大,终究会压垮两代人。
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不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难关,那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好。
三、可以做不到养儿防老,但一定不能养儿啃老。
在小农社会,有这么一种养老的观念,养儿防老。父母养大了孩子,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来帮父母养老。
十几二十年前,养儿防老还能实现。可为什么到了今天,养儿防老消失了,而养儿啃老成为了现实呢?有这么三个原因。
首先,万物上涨,工资原地踏步,孩子赚的钱,也许连自己都养不活,何谈养活父母呢?其次,老年人增多,竞争加大,养老的资源越来越昂贵。
第三,现在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就失业,只能宅在家里面备考,根本就赚不到钱,那就只能啃父母的老了。像这种“蹲考族”,如今很常见。
对于父母来说,养儿防老可以成为历史,但一定不能让养儿啃老成为现实。啃老,对于年迈的老人来说,不过是雪上加霜罢了。
尽量培养孩子自力更生的本事,于人于家,都是有好处的。
四、多锻炼,避免卧病在床,活得没尊严。
人老了,最怕的,就是身体不好,卧病在床,需要身边的亲人来照顾。这,就是老人活得没有尊严的开始。
自己能走能跳,可以生活自理,自然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自己做不到生活自理,连喝水吃饭都需要别人喂送,那就只能看别人的脸色做人了。
孩子给卧病在床的你脸色看,你也没办法。老伴选择远离你,不服侍你,你也很无奈。这就应了一句话: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
刚开始生病,亲人们可能都关心我们。生病的时间久了,亲人们感觉到厌恶,不再给老人端屎端尿,那老人也只能认了。
趁现在还能生活自理,尽量多锻炼身体,不要让自己轻易生病。否则,日子就难过了。
历经世间多少事,方知平安值千金。这,才是真相。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