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我们爱写日记砍柴书院
“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一一语文学习中的懂与不懂

“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一一语文学习中的懂与不懂

作者: 落花似锦 | 来源:发表于2019-02-24 11:15 被阅读6次
“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一一语文学习中的懂与不懂

今天,继续跟大家分享《文心》,聊一聊语文学习中的懂与不懂。

《文心》是夏丏尊和叶圣陶先生专门写给的中学生的一本专讲读和写的书,但对我们小学孩子的妈妈也是有帮助的。

说到语文学习,很多人会说,不知道有什么章法,尤其是对孩子关于文字里所融入的思想内容或文法方面的辅导,我们感到实实在在的为难。

面对像"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

“你怎么理解文中的这句话?”

等等问题,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讲起,想哭的心都有了。

更让我们为难的是,我们调动学过的语文知识,帮助孩子总结出了一个答案,结果和老师的答案不一样。还有更心塞的,我们辛辛苦苦辅导了一个学期,成绩并没有什么变化,甚至有可能低于我们辅导前,各位兢兢业业的妈妈说起来,老泪纵横啊!

“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一一语文学习中的懂与不懂

在我看来,语文学习是一件难或者不难的事,关键是找对方法。今天先就来讲讲语文课文学习的预习。

乐华和大文上了初中了,国文课程突然变得紧张了起来。新学的两篇课文,一篇白话文是鲁迅先生的《秋夜》,一篇是姚鼐先生的文言文《登泰山记》。先生要求预习,可孩子们看不大懂。

以下是孩子们的预习:

  两人先取出《秋夜》来看,一行一行地默读下去,遇到不曾见过的字类,用铅笔记出,就《学生字典》逐一查检,生字查明了,在全体通读,仍有许多莫名其妙的地方。

从这一小段中,我们了解到了孩子们语文预习的几个步骤。

首先、要弄清所有的字音,不懂的字词借助字典弄清楚明白。

其次、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第三、琢磨莫名其妙的地方。

这些莫名其妙的地方,其实就是你不了解的内容,也是你需要下功夫的地方,也是预习中最关键和最体现预习效果的地方。

那么要怎么才能好好琢磨这些莫名其妙的地方呢?

文章中,让孩子们莫名其妙的地方一处是:

①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②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

天空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字是认识的,连接起来竟看不明白。

枚叔,曾经的一枚中学语文老师,现为乐华的爸爸。

他解答了孩子的疑问。他告诉孩子们课本中所选的内容大都是世间比较有名的文章,或是成年人做的,如鲁迅的《秋夜》;或是古人做的,如姚鼐的《登泰山记》。这些文章本不是给孩子们写的,是他们讲述自己的经验的东西。孩子们年纪小,经验少,当然看不懂了。

也就是说,孩子们在读文不明白是很正常的事。照理说,大人的经验要大人才能真切的理解,古人的经验要古人才能真切地明白,孩子们怎么办呢?

一、身临其境,调动自己的感官去体验。

例如学习《秋夜》,想想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无数个秋天的夜晚,时节允许的话,最好自己走到院子去听虫儿鸣,看叶儿黄,看天空,在明净的夜晚,是如何的高远……

孩子们在爸爸的引导下,再细细品读了《秋叶》,一下子想起了自己从前在秋天晚上看到的景象,突然感觉到文中有许多话,差不多就是自己想说而说不出的话,心中一阵欣喜。这就是孩子们学习的乐趣,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在文章中遇到实在读不懂的,那就不懂好了。

孩子们提到: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周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真的,不懂得。为什么要笑?为什么自己笑了会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四周的空气也会应和着笑?

孩子们噼里啪啦提出了如此多的疑问。爸爸告诉孩子,这是作者写作时的个人经验,我们除了说作者自己觉得如此以外,别无他可解释了。

“爸爸,你也不懂吗?"

“也许比你们多懂一些。真能够全懂的怕只有作者鲁迅自己了。但鲁迅虽能真懂, 却也无法解释给你们听哩!”

孩子们有点丧气。

爸爸继续告诉孩子们,其实语文学习遇到像这样的情形也是无可如何的事。比如古诗词,比如各类的文赋,他们是大人和古人们写的自己的经验。

外部的经验好懂,但涉及到作者自己的经验,是作者长年累月的体察感悟思考,作为孩子的你们能懂多少就懂多少,尽可能的从文字中总结经验,学习这些经验的方法。在没成为大人之前,趁早把思考力和想象力练习到水平线的程度,不要掉队,没准有一天就懂了呢?

哈哈!比起现在孩子们超前的学习,全民狂热的背诵,各种辅导班的老师沾沾自喜的教给孩子回答问题的各类套路,叶老师和夏老师要坦白的多,也更仁慈的多。

语文博大精深,只有沉下心来,走进语言文字里,和古人对对话,和前辈们聊一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这也许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出路。

老师告诉我们语文学习要淡定哦!慢慢积累情感及主观体验才是硬道理。

叶老师和夏老师在文章中提到经验分两种,一种是外面的经验,一种是内部的经验。外面的经验是景物的状况,内部的经验是作文说话的人对于景物的感想。

所以,我自己又在老师的文章中补充了预习第三点。

随着我们现代科技和参考文献的增多,孩子们可查阅了解资料和内容很丰富。提前适当的让孩子了解作者所写文章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或诗人的处境,能有效地拉进孩子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可以消除孩子和作者之间的陌生感,孩子就能更有效地调动自己储备的间接经验,也能更好的体察作者当时的心境以及所总结的生活经验了。

语文学习,慢慢来吧!

相关文章

  • “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一一语文学习中的懂与不懂

    今天,继续跟大家分享《文心》,聊一聊语文学习中的懂与不懂。 《文心》是夏丏尊和叶圣陶先生专门写给的中学生的一本专讲...

  • 《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

    顺着《背影》的学习,看完《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体会到好的叙事文章,重在细节的描写。比如: 正午十二时的下课钟才...

  • 《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笔记

    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读世间有名有名的选文和文言文,就是在读记着大人或古人的经验的文章。大人的经验要大人才会真切的理...

  • 文心-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

    《文心》,我在很多介绍写作方法的文章中都看到作者推荐这本书,相比现在,这本书里的有些句法有些过时了,但其指导的写作...

  • 简书记事——《文心》有感2

    《文心》第一章,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有感如下: 一、文章都是由大人或者古人写的,写的是大人或者古人的经验、认识、...

  • 文心之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

    这两天一直想找一本书读读,有简友推荐《文心》,便寻来看看。 目前我虽然只看了“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

  • 读经书一

    “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也” 经书是古代的典籍。古人的所谓读书,差不多就是读经书。经书里记着古人的经验。照理,古人的经...

  • 《文心》阅读笔记

    《文心》阅读笔记 1. 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 中学国文上的文章都是,大人或古人的作的,超出了学生当前的年龄和经验,不...

  • 忽然做了大人和古人了

    初读《文心》,有点不太适应这样的语法,很多地方都得一个字一个字的去理解,才能明白其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像看现在...

  • 读《 文心》一“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

    快速的读一遍夏丏尊与叶圣陶二位先生合作撰写的《文心》,了解到这是一本以故事形式讲述中学阶段语文知识的书,故事主线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一一语文学习中的懂与不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tv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