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诺骨牌效应——小事也不容怠慢
早在宋宣宗二年,民间出现了一种叫做“骨牌”的纸牌游戏,并在宋高宗时期传入宫中,接着很快在全国流行开来。由于当时的骨牌多数都是用牙骨制成,因此又叫“牙牌”,在民间称为“牌九”。有个叫多米诺的意大利传教士,来到中国后很快就喜欢上了这种游戏。于是,在1849年8月16日回国的时候多米诺把它带回了自己的国家,并将它当成最为珍贵的礼物送给了自己的小女儿。
回国之后的多米诺想让更多的人来玩这种游戏,于是他制作了大量木制的骨牌,还发明了各种各样不同的玩法。不久之后,木制骨牌迅速在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传播开来,并最终成为欧洲人极为高雅的运动项目之一。
为了纪念将这样一项有趣的运动传入欧洲的人,人们就给这种骨牌游戏取名叫“多米诺”。在19世纪末,“多米诺”已经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运动,并且在非奥运项目中,它可以说是扩展地域最广、知名度最高、参加人数最多的体育运动了。
后来人们发现,骨牌在竖着的时候重心很高,而倒下时重心会下降。而在倒下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会转化为动能,当它倒下砸在第二张骨牌上,动能就转移到第二张骨牌上,接着第二张骨牌也随之倒下,此时的动能传递给第三张骨牌,第三张骨牌接收到的是第一张骨牌和第二张骨牌的动能之和了,于是第三张再传递给第四张……每一张倒下的动能总和都比前一张大,也就是说,骨牌倒下所产生的动能是逐渐变大的,因此倒下的速度也逐渐加快。
当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它的来历之后,“多米诺”便成了一种术语。人们赋予它一种引申意义:在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内,一个极小的初始能量就能够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并总结为“多米诺骨牌效应”。
多米诺骨牌效应
曾经有位物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自己研制了一组共13张的骨牌。第1张是最小的,长约9.53mm,宽约4.76mm,厚约1.19mm,几乎就像一个小手指甲盖大;第2张、第3张、第4张……以后的每一张都会比前一张大1.5倍,该数据的选定是根据一张骨牌倒下时所能推倒的1.5倍体积的骨牌确定的,直至最后,第13张骨牌长达61mm,宽30.5mm,厚7.6mm,牌面相当于扑克牌大小,而厚度约是扑克牌的20倍。当把这些骨牌依次排列好,推倒第一张,直到最后一张倒下,测验结果显示,最后一张骨牌倒下时产生的动能比第一张扩大了二十多亿倍。有研究者推断,按照这样的比率发展下去,到第32张骨牌的时候,它所产生的能量已经足够推倒整座帝国大厦。“多米诺骨牌”产生的能量是令人惊叹的。
心理学家将这种由一个微小的力量而逐渐转化成为巨大能量的现象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一种微小的不足以被察觉的力量的渐变,最终引起的很可能是翻天覆地的巨变,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味。“多米诺骨牌效应”与蝴蝶效应类似,但比它更加注重细节和过程的发展变化。就好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第一天发现自己的头发掉了一根没什么,第二天掉了两根依旧没什么,第三天、第四天……直到有一天你发现,头顶看上去秃秃的,才幡然醒悟三年前的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掉头发了。
很多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起初的微小变化引不起我们的重视,于是这样的趋势一直发展下去,到最后产生某种巨变时才会被重视,但往往为时已晚。
我们在工作上应当注重每一件小事的力量,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错误累积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有的时候就是因为一件小事没做好,而导致全局出现问题,严重时还可能引起无法挽回的灾难性损失。大家都知道,曾经备受欢迎的三鹿奶粉,以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为转折点,后来逐渐失去了市场并宣告破产;最近几年也不断有新闻曝出某些品牌的食品出现质量问题,甚至一些知名度颇高的产品也屡屡上榜,问题究竟何在?实际上都是一些细节没有做到位,才使得产品上架后不断被检出质量问题。王牌企业的建立可以说是很不容易的,一度的辉煌也不是徒有虚名,但就是这些小小的危机事件让它们在一夜之间消亡。不能说纯属偶然,每一个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都是一环连着一环的,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小事不容怠慢,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不可小视细节的力量,因为它很有可能引起整体的突变。若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那就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吧,有句俗语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再微小,积累起来的力量也是不可阻挡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