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午后,在小区楼下散步,在草丛中看到一丛丛极小的小草,它们太小了,小到差一点被眼睛忽略,小到看不清它们的“面貌”。我蹲下身子,埋下头,去观察它,在我凑近的那一刻,它们的美是那么清晰可见。


这种小草叫做附地菜,附地菜草如其名,是一种趴在地上生长的野菜,它的个头不高,花是浅蓝色,五瓣,特别小,如小米粒般,比阿拉伯婆婆纳还小很多,颜色也浅不少。
附地菜是很好的食材,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钙、铁、锌、镁、锰、铜等微量元素,还有丰富的氨基酸,以及膳食纤维等,煮汤、凉拌、炒食、煮粥等均可。在古代,附地菜就被老百姓作为野菜来食用了,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鸡肠,生下湿地,三月生苗,叶似鹅肠而色微深,茎带紫,中不空,无缕,四月有小茎,开五出小紫花,结小实,中有细子,其苗作蔬,不如鹅肠。”这里的鸡肠指的就是附地菜,当时古人们把附地菜俗称为“鸡肠菜”。
附地菜的药用价值极大,具有行气止痛、解毒消肿的药用价值,用于胃痛泛酸、痢疾等症。作为中药,它对痢疾、热毒痈肿、手足麻木等症有食疗作用。
附地菜的别名很多,它的味道有点特别,有股淡淡的黄瓜味、又有一股淡淡的胡椒味,故而在民间还将其俗称为“黄瓜菜”“地胡椒”。因叶子小巧,有的地方还把它叫做“小指头菜”“婆婆指甲”。
附地菜体型虽小,却可食用,可入药,如果你想好好欣赏它的美,可以用手机相机放大观察,你会发现它不一样的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