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了70很有必要做减法,我是从父母走了之后收拾家的时候才有了确切的感受。
母亲勤俭节约了一辈子,凡是家里有用的东西都不愿意扔,她的观点是居家过日子没有没有用的东西。这大概与她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关系。 相对富裕的小农生活,居家过日子、种地的各种家巴什儿,什么都需要。 自己有,就不用去跟别人借。 这种耳闻目染,让母亲学会了充分利用,不扔东西。
我们姐弟三家淘汰的家具、床品、衣服,最后都汇聚到母亲的家里。 后来我在整理收拾母亲的家时,只留下了少量的东西。太多的东西,处理起来费神费力。 当时我就想,我不要给孩子留下这样的麻烦。因此,从那时我决定非必要的东西不买,哪怕是自己很喜欢能不买的也不买了。
比如说我喜欢在客厅里放一张榻, 在得知熟人家里有收集的之前的老床榻,材质好、做工好,从心里想买,理智上又觉得不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们会喜欢吗?如果他们不喜欢,有一天他们就会纠结扔还是不扔。扔了心理上过不去,不扔心理上也过不去,这就会成为一种负担。
最近一直在犹豫之前写的日记,掂量了好几次要销毁,最终也没下定决心。不处理,放着有什么用?留着?有一天由孩子来处理吗?那岂不是给他们增加了一份难过?他们能保存吗?显然保存也是一种负担。
在翻腾东西时,最痛快的是把首饰和小玩意儿送了喜欢的女孩子们。现在送人还有人愿意要,如果以后不在了,谁拿这东西心里会舒服?
有时候想想老年人这样对自己是不是也有点苛刻了?因为年龄大了就不该按照自己的心意享受必要的生活吗?喜欢的东西就不能买吗?
之前看过一个人写的文章,因为要去养老院,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处理掉了。从红木家具,到各种书籍, 即使有一万个不舍和不忍, 也没有办法带进养老院的那一间屋子了。我能想象她在放弃这些东西时,内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挣扎和不舍,但又不得不舍的矛盾心情。
谁也不能预估自己老了的时候是一种什么状态,不去养老院行不行?以我们院里现在做拍打操老年人的状况看,只要身体健康,八九十岁居家养老基本没有什么问题。
这么看起来七十来岁到九十岁还有将近二十年时间,二十年期间完全做减法有没有必要?
什么事情都不能绝对, 真心喜欢的目前又能排上用场的该买还是买吧, 哪怕以后会有麻烦,也不能因为未知的那个麻烦而影响目前的生活质量。 不还有一句"老有所乐"嘛, 花自己的钱乐一乐没什么不合适,大不了耄耋之年提前处理。
花自己的钱,做自己的事,该乐则乐,不用太在意身后。
理是这么个理, 真做起来能这么爽快吗? 那个榻买不买?被矛盾,呵呵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