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跟多位朋友谈起越南、印度,大家都说两者怎么优势,很快要超越中国云云,朋友间小有争论;某没有去过这两个国家,某的朋友们也没有去过。
越南体量太小,某不想拿来做无谓的比较;我们不妨看看印度。印度独立比新中国成立略早,刚开始底子或许要比新中国还要略好些;印度的国际环境确实一直比中国好,“不结盟”嘛,跟东西方阵营的关系一直也都还不错;刚开始印度跟新中国关系也还不错,若非两国在1962年莫名其妙的打了一架,两国真的是该成为全世界睦邻友好的典范了;可是、然而,不可避免的还是打了一架;有关这次战争,可请参考,澳大利亚、麦克斯韦尔、印度对华战争;第三方观点吧。
现在印度人口跟中国差不多;在美国,很多印度裔在著名公司担任CEO,而中国人多是做工程师;印度的GDP增长率比中国高;等等。所以有朋友说,印度比中国发展的好,前景更好;你看,美国说印太战略,支持印度超越中国。未来中国麻烦了,等等。
近来有前住孟买总领事袁南生老先生,写了几篇文章,盛赞印度;笔者以为,在职外交官是不能随便说话的,袁老先生应该是退休了的,一查,果然是从外交学院退的。但仔细读他老人家的文章,不免觉得肤浅了些,某怀疑是他人托名的。不过袁老先生的文章,某都是在凤凰新媒体上读到的,某认为凤凰还是比较严肃的媒体,姑且就当是袁老先生真人的作品吧。
袁老先生说印度怎么怎么好,比如,高种姓的印度人是友善的、仁爱的,某以为都是事实,不过同时也认为是部分事实;其实你在任何国家、民族中,都能发现善良的人,比如二战中间,德日都有反战的人士,不惜牺牲的反对自己的母国。
某想谈谈几个典型的社会经济指标,即发电量、汽车保有量和GDP。有人可能不大赞成,但以某人的业余观点,发电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商业化程度,汽车保有量反应了一个国家的运行效率,而GDP则反应了一个国家的体量。有关论据,可请参考韩秀云的通俗经济学文章。
某随便上网查查,就算数据不准吧,但也可看看趋势,或能起管中窥豹之效:
中印对比,
发电量,5:1;
汽车保有量,10:1;
GDP,5:1。
某虽有思想准备,但看到这个比例,还是有些不解。脑袋里跳出来很多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作为起步时差不多的印度,为何大半个世纪下来,差了那么多呢?
第二个问题是,为何大家都说印度好呢?
有人说你这是唯经济论,你不能静止的看,要发展的看,印度的体制,印度的教育,还有什么,都有优势,超越中国,指日可待,等等。某以为,这个就是基于立场的观点了;基于立场,是无法辩论的,那就不辩论了,因为没有辩论的意义了,你说什么他都不会信的,连思考都不愿意的。
某想把第一个问题提给袁老先生。为何大半个世纪下来,差了那么多呢?
至于第二个问题,某自己已有答案:某些朋友有远方情节。其实我们多少都有远方情节,所谓的诗与远方嘛!又有距离产生美一说,因为有距离,你就看不到日常的丑陋,那就会有美感了;如果是距离遥远,那就不仅仅是美感,而且可以童话了![](https://img.haomeiwen.com/i15604166/71c9755564e3ad8e.jpeg)
那也就是可以有诗了。
2021-02-18,坪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