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In Vivo: A Phenomenology of Life-Defining Moments
ISBN: 9787517087496
内容简介:
人生就是长久的迷茫和瞬间的顿悟 :当一个人为自己的人生做出决定时,或摆脱随波逐流的惯性生活时,立志追随毕生的榜样时,或只身一人在他乡异国时,或听一曲优美的旋律被震撼触动时,或坚定地用行为贯彻心中道德准则时,都会使我们从生命的曲折昏暗中抽离,看到另一个更明亮的世界。
作者简介 :
[加]加博·塞普雷吉 著
拉瓦尔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多米尼加大学学院和圣博尼法斯大学前任校长。
郑露荣 译
江西人,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专业。心理学书籍译者。
精彩短评:
# 有点不太好懂的一本书,需要慢慢品味。
# 偶遇,书中多次提及克尔凯郭尔,很有启发。其中克的Against cowardliness,找不到任何信息,是某本书里面的一篇文章? 就在读的这几天,三联中读新增相关:华东师范大学的哲学教授姜宇辉,在《姜人生哲学到底》专栏
# 前两章很精彩,对于面临抉择举棋不定之时 很有帮助意义。很多话醍醐灌顶,后面几章也有共鸣只是写的过于学术,比较繁冗沉闷。多次引用克尔凯郭尔的文章,所以这本书是存在主义流派,提倡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创造自我价值。
# “Epiphany”从字源上讲,来于基督教里一个特殊的节日“主显节”,表示上帝显灵的节日。 这个词在文学写作上是什么意思呢?就像乔伊斯在写小说的时候,经常会“安排事实的真相在偶然间突然暴露出来”。比如,“小说主角在街边无意听到别人聊天,本来这些内容与他的生活毫无关系,但是因为主人公的生活正经历着某一个阶段,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突然一下子就把他人生的真相给揭露出来了,就是这么一种笔法”。中文语境中也能找到类似的说法,就是“顿悟”——“在偶然间明白了事物的真谛,灵魂震荡”,用“顿悟”创造了一个境界。
# 弗里德里希・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曾满怀信念和激情地写道:制度,尽管有无可争辩的必要性和好处,却加剧了“懒惰的倾向”。的确,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一种惰性。由于害怕犯错误,有这种惰性的人从不质疑一个机构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和价值观,只认可那些不会产生不良偏差的行为和思想。还有一种固有的惰性,即不拿当前受保护的社会地位和作为一个体制内成员的舒适去冒险,不把勇敢的内心信念置于外界的认可和物质需要的满足之上。
引自 第一章为自己做出决定之时,此生由我主宰
关注朋朋不迷路,发送简信交流更便捷;
更多书单 信息,点击简书个人主页查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