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有多重要,自不必多说,且不说涵养精神、提升思维这样高远的影响,就谈谈最切实际的问题是,初中课本上规定了要读完24本名著,而且在中考试卷上还会有针对阅读的测试题。这就倒逼老师和学生不得不重视名著阅读。
昨天,我们初中语文组开教研会,有老师提到了名著阅读的推进问题。七年级老师反馈《朝花夕拾》已经读完了,并且老师也依托这本书上完了名著导读课,开展了名著知识竞赛;八年级老师反馈《红星照耀中国》太枯燥,学生读不下去,目前正考虑让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的语文学科特色活动——“书海论道”,来倒逼他们去加深对这本书的内容的印象。九年级学生正在读《水浒传》,学生的阅读情况参差不齐,有人已经看到尾声了,有人才看了不到十个章节……至于《艾青诗选》,目前,我和同事只是让学生选读了部分流传甚广、有代表性的诗歌,并带他们一起品味了这些诗歌的特色。
总之,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实施方法上,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自开学以来,我听了十多节优秀教师们的名著导读课,总结了一下老师们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
一、系统略读:要求学生读书名,读序,先通读,不懂的地方跳过,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一气呵成、囫囵吞枣地通读一遍。这也是温儒敏先生说的“连滚带爬”地读书,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西游记》《水浒传》这样的大本头作品。
二、内容重构:用跳读的方法把书中的故事让学生以不同的议题重新组织信息,如读《水浒传》,老师可让学生以事件发展或者人物身份变化为线索,绘制武松人生曲线图。如读《红星照耀中国》,可以“毛泽东是怎样成长为一代伟人的”为议题,让学生分组探究。
三、捕捉闪回:将文本类似情节和人物进行横向上下比较,如水浒中多次劫法场,多次打虎(李逵打虎和武松打虎),多次环境描写,多处使用朴刀……又比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三次离开,每一次都是什么原因,反映了孙悟空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四、对照阅读: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的异同,比如不同版本的《水浒传》。
五、读书笔记:简单地记笔记也一定有所收获,至于笔记怎么记?老师应该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记笔记的方法。我曾听多个老师和学生反映,要求边读书边记笔记,并不适合每个学生也不适合每一次阅读,我也深表认同,读书笔记应该是随心而发。可以读完了某个章节,再回头看哪里有可感可记之处。读书笔记最重要的原则是坚持下去,一切都应该以“能坚持下去”为先。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