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全称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在每个检查点,当前时间节点的目标与当前达成状态之间的差,即是问题所在,然后可以触发寻找对策的思考。
当前问题(阻碍项) = 当前时间节点的目标 - 当前结果(状态)
找到问题点(阻碍项)后,触发寻找对策的思考,而后根据对策,立即解决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感悟:
1,每个检查点,必须检查到位。所谓到位,是指:管理者必须对每个团队成员的能力和态度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对于主动积极且能力强的,只需要检查到其是否已经明白了团队目标,且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已经对齐。对于有能力但积极性不够的,需要在两次常规的checkpoint之间,增加若干的小的、随即的、临时的checkpoint,以防止失控。这些非常规的checkpoint,不需要太正式。对于主动积极但能力不够的,需要检查到其已经知道如何做(Know-How)才能达成下个时间节点的目标。对于又没有能力又不积极的,建议优化掉算了,这种人非常耗费管理者的精力,而且基本不会有什么结果。
2,实践中,主动积极且有能力的下属,比例不会多,大部分都是要么态度消极(遇到问题,表现为找借口),要么能力不行(遇到问题,表现为手足无措)。认识到这个事实,管理者要放弃开完周会,同步完目标状态信息后,就可以高枕无忧的想法,须通过多种非正式的方法,确认下属的确是在积极的做事并知道怎么做。
3,制定完目标(Objectives)后,管理者需要对实现目标的整个过程,以及每个时间节点的输出,要非常清楚,否则,目标实现过程会失控。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阻碍项(风险项),要及时同步给公司管理层,及时找出对策,否则,拖得越久,风险越大,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失败。
4,对于新员工或者一个任务的新手,必须辅导式的陪伴其独立完成一个闭环并输出期望的结果,并能捕捉到其完成后的开心情绪,这样可以确认新员工已经建立起了信心,并掌握独立完成任务所需的必要技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