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世界真是风云多变。前两天还嚷着问我妈妈什么时候该上游泳课呢?因为家里添了一个新的宠物伙伴——小乌龟,尧小喵想和小伙伴介绍一下她的新宠物,原本计划好的游泳课竟然不想去了。
接下来的一幕可想而知,孩子们擅长的各种哭闹手段,各种不想去上课的理由。此处省略一万字……总结起来就是不想去上游泳课,因为老师总是让做鼓嘴巴,闭眼睛的动作(这是潜泳的基本动作);不想去上课,又不敢跟老师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害怕老师拒绝;想报其他的兴趣班,觉得游泳没意思。
眼看时间就要到了,我以退为进告诉她:“游泳课可以选择不上,但要做个守时的人,自己去向老师请假。”一路上情绪稍有缓解,进入到泳池后,我猛然间发现,原本要在家里换好泳衣再出来的,经过这么一闹,结果泳衣没有带。如果这个时候回去拿泳衣已经来不及了。幸好经过跟老师沟通用了一次性游泳纸尿裤。配齐了这简陋的装备,很愉快的走进了泳池。课堂上表现也很勇敢。很认真。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跟朋友聊起了此事,朋友说你可以让她带着小乌龟一起去呀。
其实我们的出发点都是想让孩子学会坚持,不想让孩子半途而废。但是对比我俩的做法简直截然不同:我像苦行僧一样对着孩子讲道理,又用《小猫钓鱼》的故事做比喻。而朋友的方法好像四两拨千斤,快刀斩乱麻式的就可以让孩子完成去上课的目的。我也一直在心里赞叹她的智慧。
晚上睡觉前我对尧小喵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懵懂的她根本不知道“收获”一词的含义。我也没有期待她能说出什么高深的结论。我又对她解释到收获的意思就是你今天得到了什么?她想了想说:“我今天得到了一个纸尿裤,还得到了一个泳帽(这些都是因为救急临时买的)”我问“为什么会得到纸尿裤和泳帽呢?”
她说:“因为今天忘记带游泳的东西了。”
我问:“为什么忘记带游泳的东西呢?”
她说:“因为我在家哭闹不想去上课。”
好吧,终于把问题引出来了。随后她又说到,虽然我今天不想去上课,但是还是去了,还学了一个新动作。
然后我告诉了她我今天有什么收获:“首先在课堂上听的很认真,练习的时候很勇敢,总是第一个举手尝试。妈妈为你的认真听讲和勇于尝试感到高兴。然后你选择了继续学习游泳,克服了自己想偷懒的念头,妈妈为你的自律感到高兴。顺便给尧小喵科普一下什么叫做自律,自己能管理好自己。可能现在不大明白,但我想这就像一颗种子一样,会深深的在孩子心里扎根。最后妈妈还想问问你,你喜欢三心二意追蝴蝶蜻蜓的小猫,还是喜欢一心一意钓鱼的小猫?”
她回答我说“喜欢一心一意钓鱼的小猫”。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小猫一心一意才能钓上鱼,三心二意是钓不上来鱼的。
我又问:“那你知道三心二意的小朋友是什么样子吗?”她摇了摇头。我告诉她三心二意的小朋友一会想学这个,学了几天不学了,一会又想那个,学了几天又不学了,结果什么也没学会。我问她:“你喜欢三心二意的小朋友吗?你要做三心二意的小朋友还是一心一意的小朋友呢?”她想了想悄悄地告诉我她想做一心一意的小朋友。
故事看似圆满的结束了。但是我在想如果下次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我会怎么选择?像朋友那样短平快解决问题,还是捋清事情的大头小尾给孩子讲道理呢?我觉得两者同样重要,在快速的解决了这个哭闹的局面后,道理还是要讲的。就像每次去游泳的时候都能见到被大人训斥着进入泳池的孩子。我想不管家长采用上面的哪种方式,可能会让彼此心情都轻松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