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与天道有什么关系呢?他们两个真的是一回事吗?
孟子曾经说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这篇是非常有名的“四端”,那么,这句人皆有之,应该怎么理解呢?就是人人都可以做到,做到什么?就是“四端”。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做到四端,也就是说,只要他想,就可以!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理解“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呢?应该讲的是,如果你去追求仁心的话,那么你必得定会到;反之,如果你不去追求仁心的话,那么,你的人生中,你的心注定是一颗麻木的心!其实真照这么说的话,孟子说的“四端”,与《三字经》中的两句话相对应,这两句话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初心是善的,本性比较相似,但是心就比较远,比如麻木与不麻木的人!但是这个“四端”,与孔子说的“仁”有什么不同呢?四端,包含的不止是“仁”,还有本性之类的!所以仁就说明,这只是表达了一颗不麻木的心!
孟子曾经还说过:“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事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意思就是孟子又大概讲了一下四端,那么四端就是来源于哪?我认为是以下四个:“礼”、“义”、“道”、“仁”,就这样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人哉!”天没有说话,但是天却做了很多事情,甚至孔子还领悟出了天道(没错,进入正题了!)!天道是具有怎样的特征呢?“天道”其实就是孔子所说的“仁”,叫简单一点吧!也就是仁道,这是它最大的特征,而古今中外,在悟出天道后,那些先知们都会向哪个方向发展?第一就是老子的到(道)家了!但是道家似乎有点太过清灵了!而还有一种就是儒家,就是孔子在见过老子之后领悟出来的天道,就是他们所说的大道!也就是恢复周礼推行行政!
那么,我们是否领悟了天道,这一点并不能回答,因为我现在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领悟的那么快,但是已经领悟出来一个雏形了,接下来就要靠自己慢慢的来领悟。但是要想礼物,天道首先你仁心必须到达!不然的话,你是不可能悟出天道的!因为天道中包含的就是“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