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末,中国涌现出非常多的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这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巅峰。后代史家不断尝试对“百家”进行分类,首次尝试对“百家”分类的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他将众多流派分为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刘歆是第二位尝试分类的史学家,他将诸子百家分为十家,增加了四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
【儒家】
孔子—仁爱;孟子—仁义礼智,浩然之气,明道,积义。荀子—天地人各有其作用,人运用天时地利,创造人自身文化。
【墨家】
墨子—兼爱,非攻,天志,明鬼。
【道家】
杨朱—轻物重生;老子—太一,反者道之动,物极必反,无为,弃智;庄子—天然和人为的不同,以理化情,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无知之知。
【名家】
惠施—“质”和“区别”是相对的;公孙龙—白马非马,离坚白。
【法家】
韩非子—礼,刑;制定法律,监察,不必躬亲,进行赏罚。
【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大学》第一章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段话被称为《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说的是在明明德。“八条目”说的是“修身”。
诸子百家的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辉煌结晶。读史使人明志,博大精深,承上启下,希望自己摆脱对这类晦涩知识的抵触,静下心好好学习哲学,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