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撒欢 | 知识的过分实用化深层次的成因是什么?

李撒欢 | 知识的过分实用化深层次的成因是什么?

作者: 李撒欢 | 来源:发表于2018-03-05 13:49 被阅读0次
配图.png

知乎上有人问的问题:

知识的过分实用化深层次的成因是什么?
成功学,一天一本书,急功近利的、迫切的、追求效率,知识越来越趋向实用化,可焦虑依旧越来越深

1.「知识过分实用化」是什么意思?

从描述上看:

成功学:本质上是一门关于自我管理和对客观真实世界认识的学问。只是由于国内的培训发现收割「智商税」提供虚幻的情绪价值,收割用户,来钱比较快。完全已经变质了。当然这套方法也被包装成各种奇奇怪怪的培训课程。当然还有一些披着灵性成长类培训,洗脑水平更严重。

一天一本书:描述了你现在能达到的水平。但是不知道你读的什么书?是怎么读的?是简单的看一遍,就是读完了?还是看完了又去做了思维导图?还是看完了结合自己现在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区用了?还是由于你多年的刻意训练马上就能get到书中的内容呢?你只是描述了一个行为结果,我读完了,但是读完了产生的结果是什么?目前来看,你的焦虑来源于读完这个结果,对你好像并没有产生价值。

追求效率:整个人类的生产力发展史,就是一部追求效率的历史。尤其是机器的发明极大的改善了人类的物质条件。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但是从你的焦虑来看,你用了读书这个行为,替代了读书后应该对你工作和生活产生的结果。被看似读书量这个过程,遮蔽了自己的双眼。

2.「焦虑」的来源是什么?

焦虑是总是感觉不对劲,好像自己要错过什么的,但是又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的一种状态。

在农业时代时候,由于整个社会基本处于「静态」,阶级固化明显,大部分人也没啥念想,除非进入了战争状态,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的时候,还有一个就是「科举」通道,才会有机会。

而进入工业时代以后,由于整个社会的主题就是「增长」,导致机会的出现整体是越来越多,也意味着人会错过的机会也会很多。尤其是当一个机会都没抓住的时候。比如,当下最火热的区块链,90后轻松千万级身家等等新闻。总是让人不由自主的反思自己,为什么自己抓不住呢?然后我也要进入,往往盲目的进入,就变成了别人的「韭菜」。就跟2015年股市一样,整个市场情绪极其热烈,连负面消息,都成了抄底的口号。等发现了巨亏,那时就不只是焦虑的问题,没准还有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的症状了。

上面讲的都是时代的焦虑。尤其是外部的环境变化,人是无法预测的,但是可以识别。不一定要成为一个市场最先知道的人,而是在别人还处于麻木的时候,就能积极了解和调研,知道一波浪潮跟自己的机会是什么。

比如,当时火了一把的互联网+,很多培训课程收割韭菜。其实更严重的就是,很多传统企业的老板,纷纷要把自己公司改造成互联网企业。甚至很多A股上市公司纷纷开网站平台,开各种高工资拉人过来。有的一年,有的两年,基本就消停了,搞得一地鸡毛。最近比较知名的是万达的电商,网上一堆总结他为什么失败的原因。

好,既然题主说自己一天看一本书,但是不知道题主坚持了多久,以及书的主题是什么。就简单拿万达电商这个案例来说,你能利用网上的信息进行一个从外部视角的复盘吗?不简单它是如何失败的,失败这件事太正常了。而是这类体量的公司进行转型,或者新业务尝试如何才能成功呢?里面最核心的点是什么?而不是停留在术的层面。比如,要有一个网站之类的。为什么要有一个网站,网站在解决什么问题?···当你能提出问题,然后能自己解答的时候,这时候你就真的开启了为什么读书这件事。

3.「读书」或者类似行为,比如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也困惑了我很久很久。

因为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好,并没有给我自己带来答案。

后来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反而更清晰了一些。

问题的定义:

问题,当前状态和目标之间存在障碍,然后不知道如何排除这个障碍。

概念虽然很简单,但是大部分人都搞不清楚。虽然,自己也是上了这么多年学,毕业了又工作了很长时间,直到看到了这个概念才恍然大悟。

比如,用这个概念看一下题主的问题:「知识的过分实用化深层次的成因是什么?」

题主的目标是什么?

不知道也没有描述清楚。所以,在这个整篇的回答里,我都是假设了一个题主的目标「希望读书有用」,但是这还是不够本质「读书有用又想解决什么目标?」

比如,最简单的打工,打工是为了想实现什么目标?赚钱。其实赚钱这个目标过于宽泛,因为赚钱那么多方法,你为什么要用打工这个路径?大部分在思考到这个层面都会卡壳。

我有一个朋友,当他进入职场的第一天,定的目标就是我要做总经理。所以,当他打工的时候,从销售开始做起,没事就去蹭财务,去跟财务聊天,学习财务知识。因为他知道当总经理,把握大局,需要了解最基本的财务知识。而这么多财务知识哪些是最重要的,去问财务总监,他汇报的重点是什么,不是效率更高更靠谱嘛。如果只是参加一个财务培训,学了一堆知识,结果问,重点是什么?好像什么都重要。后来,他花了两年左右时间,跳槽了两个公司,当上了总经理。

真正好的目标应该是一体化的,从你的人生意义一直可以关联到你当下的行为,然后整个人就有个方向感,节奏感也出来了。当然人生的意义话题就更大了,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但是可以选一个职场目标来作为自己的目标。

题主的当前状态是什么?

焦虑。焦虑。焦虑。

这只是一种情绪状态。人的情绪是多变的。你现在很焦虑,有人陪你去看一部喜剧片,你发现自己看的时候很开心啊。然后,结束后,又开始焦虑。因为情绪本身,并不能推动问题的解决。

而更重要的应该是,你现在有什么资源和能力?

比如,你可以一天读一本书。说实话,这是一种非常强的能力。前提是,确实get到了书中的精华用于指导实践。

我自己是无法做到的。除非是这个领域我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再看书,基本上扫一眼就知道有没有干货,跟我的体系对比,哪些到底是更深入的观点,还是肤浅的可怕。哪些就是为了凑字数的案例,其实就是「骗人的鬼故事」,还是引经据典,采用的都是经过科学验证的论文资料。等等。

我们连起来看一下:

  • 假如你真的有这项能力-「一天读一本书」,现在的职位是初级销售
  • 你的目标是升职到「销售总监」
  • 障碍是自己不知道怎么做到销售总监

①去互联网招聘网站,看你该公司行业的销售总监的招聘要求。多看几家,然后统计,要求最高的能力前三项是什么?

比如,要求快速开发新客户或者大客户的能力,要求维护好大客户的能力

②到豆瓣、京东、当当网,去搜关于这个领域的书,最好是经典的,评价好的。先找10本出来。

③发挥你的能力,即使只利用周末的时间,你只需要5周的时间就全部读完了。形成了一整套这个领域的标准框架和基本思路。

④跟你们销售总监搞好关系,在你实战中遇到哪些你解决不了的问题,去沟通,请求帮助。看对方的解决思路和你的思路差异。没事顺便聊聊他是怎么做到这个岗位的。

⑤看公司有没有升职机会,如果你觉得自己能力够了。这个公司没机会,就抓紧跳槽吧。没必要在这个公司耗时间。

你看你还会焦虑吗?

当你内心有了目标和行动指南,剩下的就是你的节奏问题,你能多快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依赖于外界,比如,碰到一个特别好的领导,愿意手把手教你,如何识别客户需求,如何打动客户,如何···,然后还放手让你实践,出错了还帮你擦屁股。

如果真遇到了,那么一定要感恩。这种都不是别人应该做的。但是当你做到了那个位置,反而一定要这么对你的下属,因为这是你应该做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撒欢 | 知识的过分实用化深层次的成因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hh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