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豆瓣8.4《《北鼻异想世界》:0-2岁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

豆瓣8.4《《北鼻异想世界》:0-2岁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

作者: 重光90 | 来源:发表于2020-02-29 20:31 被阅读0次

经常有朋友问我:“你是学心理的,你说我宝宝出现这些情况正不正常:有时很乖巧很有耐心、有时很黏人且脾气暴躁……”

有一本书叫《可怕的两岁》,说的是2岁孩子处于人生第一次发展的高峰期,开始有自主意识,不再是以前那个顺从大人的小绵羊,稍有不合自己心意时就大发脾气,让父母觉得很有挑战。

如果我们能提前了解宝宝的变化,心里有预期,那么应对起来就能更从容一些。

育儿书虽然也会介绍得很全面,如果你一边带娃一边工作,实在没有时间看大部头的书,那么这部BBC的纪录片《北鼻异想世界》就很值得你看一看。

《北鼻异想世界》主要通过24个有趣的实验,对0-2岁的宝宝们进行测试,有些是在家里,有些是在婴儿室,通过对比20年前的结果,反映出在新的时代、不同的家庭,儿童的发展发育有何变化。

昨天看了第一集《成为你》,信息量就已经非常多。

一、气质的形成

第一个实验是给几位6个月的宝宝轮流呈现出玩偶盒子、忽然跳起来的玩具小狗和带着面具的人,看这几位宝宝的反应如何。

结果发现,同一个宝宝对不同器材的出现反应一致。有的宝宝会很兴奋、有的宝宝很淡定、有的宝宝却很害怕,他们表现出来的气质分别是激动型、平静型、谨慎型,而这个实验也可以看出,宝宝的气质其实很早就已经有了不同的倾向。

了解了宝宝的气质,在应对生活的场景时我们心里就更有谱,比如激动型的宝宝可能对什么都很感兴趣,很容易兴奋,那我们可以用一些比较优雅平静的活动来陶冶;如果宝宝本身比较谨慎,面对陌生事物时就会表现出不自在,此时需要父母们多引导,耐心地等待孩子去适应新的环境。

二、语言的刺激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她说她女儿1岁8个月时就已经能把绘本中每一页的故事讲出来,现在2岁半,已经把100本绘本看完了,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家里讲故事。

我的女儿已经1岁7个月了,现在只会叫爸爸妈妈以及一些简单的咿咿呀呀的回应。

后来我们又探讨了一下,说会不会是她自己带,平时跟女儿说话比较多,而我家婆带我女儿基本就是管吃喝拉撒,语言上的沟通没有很多?

在这个实验里,我找到了答案。

妈妈和18个月的佩西都带着仪器进行测量,第一天时,妈妈说了1.3万个单词,佩西说了大概2500。第二天,妈妈说了1.37万个单词,佩西竟说了2800个。妈妈增加了5%,宝宝就增加了13%,效果十分显著。

语言专家说,18个月到24个月是宝宝语言发育的高峰期,如果想让孩子多点表达,养育者就要多和孩子说话,提供语言刺激,这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其实不仅仅是对孩子的语言和词汇量发展有帮助,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著名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提到,小时候给孩子换尿裤时,如果父母边换边在孩子耳边唠叨几句,孩子长到青春期时一般比较能听得进父母的话;而如果什么话都不说,什么表情也没有,那么到了青春期时跟父母的隔阂相对也会大一些。

三、自控力的发展

这个实验是让宝宝们的头上戴一个脑部活动感应帽,面前放一个非常漂亮的荧光棒,让父母对宝宝说“不能碰它”。然后别过头不看宝宝。观察宝宝可以控制自己多久不去碰荧光棒。

脑部活动感应帽连接到电脑,可以看到脑部哪个区域最活跃,哪个区域就最红,说明那个区域在起作用。

结果发现,有的小朋友根本没有启动大脑的控制区域,一把抓住了荧光棒,有的宝宝坚持了一会,8-9秒以后还是忍不住去拿,也有宝宝试图控制自己不去拿荧光棒,坚持了45秒之久,而这个控制的方法是去扯帽子,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这个实验我们能看得出来,小孩的自控能力因人而异,所以以后要是看到别人家的宝宝自控能力比较好,就不需要很沮丧地说,“你们家的是天使宝宝,我家的就不行,想要东西的时候立马就要。”其次,我们可以尝试教宝宝通过转移注意力增加自我控制的能力。

四、家庭里的性别分工

实验让相对成熟的2岁宝宝们参与,助理先用两个玩偶确定宝宝理解了爸妈的性别角色,接下来用猴子玩偶演示做家务、照顾宝宝、陪宝宝玩热闹的游戏和修车,让宝宝们分情况选择由爸爸还是妈妈来实施。

结果发现,在做家务、照顾宝宝这两个任务中,爸爸的参与度不比妈妈低,而比较热闹的游戏,有的宝宝也会选择让妈妈一起玩,但修车这个事情,宝宝们还是果断选择了爸爸。

说明在宝宝们的眼里,我们原始的“男主外,女主外”性别角色并不明显。随着社会的发展,爸爸在家庭生活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其实相同的实验20年前有做过,在当时,孩子们的选择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区别,妈妈主要负责做家务、照顾宝宝的工作,比较热闹的游戏和修车由爸爸负责。

还有一个实验涉及到的是我们现在普遍关心甚至担心的问题,那就是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我们的观念里,小孩子玩电子产品百害而无一利。但是实验表明,使用触屏电子产品的孩子在精细动作等超过不使用的孩子。

既然电子产品的使用无法避免,我想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它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不是一刀切,不可碰。

纪录片里还有其他关于人际关系、分离焦虑等非常有意思的实验,虽然这部片所采用的样本量比较少,也有人质疑实验方法严谨的问题,但对于我们了解宝宝的行为,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如果你实在没时间看专业的育儿书籍,不妨看看这部短小萌新的纪录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豆瓣8.4《《北鼻异想世界》:0-2岁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hv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