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养育孩子五年,回顾孩子的成长经历,小时候专心玩耍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学龄前,不论孩子玩什么,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总是会目不转睛。我们大人眼中看似的无聊,但在孩子们看来却是饶有兴致。
还记得孩子在两岁多的时候观看蚂蚁搬豌豆的经历。“妈妈,你看,这么多蚂蚁?”定睛一看,原来是一群蚂蚁在那里搬碗豆。一个碗豆上有三只蚂蚁,一只碗豆上有五只蚂蚁,一只碗豆上有一只蚂蚁……小小的“黑点点”,被孩子犀利的目光一一捕捉到。“小蚂蚁有四条腿,孩子两只触角。”身体的细节也被孩子观察到了。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时间在这一刻定格,专注力也在这一刻凸显。
现在回忆起来,这才是难能可贵的专注力的最初表现。其实,应该是在更早的时候,孩子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总会显示出天然的专注。由此看来,专注力最重要的来源便是兴趣,孩子心底深处对于某种事物发自内心的探索欲望。所以,想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首先要激发孩子对于某件事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继而激发他对某件事情的兴趣,而这是需要智慧的。
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尤其是上学以后。很多孩子原本发自内心的探索,因为有了“任务”的冠名而显得被动。这个时候,就需要孩子从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而关注自己“任务”的时间长短就成了另外一种衡量孩子“注意力”的标准。如何陪养孩子的专注力?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一、为孩子营造一个舒适且安静的家庭环境
比如,在孩子书写作业或者完成手工时,周围的玩具要进行收纳和整理。同时,要保持孩子内心的宁静。周围嘈杂的环境,或者具有吸引性的娱乐活动,会干扰孩子的注意力。像我家孩子在完成幼儿园小任务的过程中,因为周围人所说话题的吸引,或者抖音播放视频的引诱,就会出现跑神或者接话茬的情况,所以后来我们就会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刻意避免转移孩子注意力的事情出现。同时,会将孩子的学习桌收拾好,拿走不必要的书籍以及所有的玩具。
同时保持家庭氛围的和谐,你无法要求一个内心充满不安全感,随时担心父母吵架或者发飙的孩子保持专注力的。因为孩子的内心是非常关注家长的行为的,尤其是父母间的良好关系。父母所营造的舒适的家庭环境也是孩子安心做自己的事情的一个很重要的必备条件。
第二、保持孩子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
孩子做事情之前情绪的好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专注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也可以让孩子保持较好的专注度。在孩子带着不良情绪去做某事的时候,是无法做到专心的。所以,在平日里,引导孩子学会调整情绪,尽量保持健康、积极、平稳的情绪状态也显得至关重要。作为老师,我发现很多高年级的孩子,智力很好,但是,由于情绪控制和调节能力较差,经常会在做事的陷入自己的情绪无法自拔。所以,造成做事无法专注的情况。
前几天,班里有一位男同学,在信息课上,因为自己有一个小作业由于操作失误,不小心弄丢了。只是他在课堂上一直抓耳挠腮,唉声叹气,拍键盘,还出现言语攻击别人的情况,严重妨碍了老师的正常授课。任课老师气急败坏的向我告状,当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我发现他对自己还是很有要求的。但面对问题没有正确的处理方法,面对情绪,没有很好的疏通渠道。在告诉他,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后,也对他进行了情绪管理的引导。引导他学着先看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继而学着调节自己的情绪h最终保持学习的专注度。
第三、让孩子有时间的概念和规划意识
孩子有了时间观念,才会明白单位时间内需要完成的事情,有了规划的意识,才会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曾经在我家孩子四岁左右的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生气,原因是——他觉得自己还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做完。比如,我们晚上九点,睡觉时间到了。但是,因为睡前无休止的玩玩具,所以,快九点才上床,读书时间就没有了。于是他各种不开心,我便带着他一起来回顾一天的安排,总结下来就是想干的太多,而时间有限。在将必须做的事情罗列下来之后,我们做了一个取舍,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可以不做的。哪些重要的提前安排,以免造成没有时间完成重要事情的情况,哪些不重要的放在后面做,实在没有时间就可以隔过去不做。于是,我们在规划中管理时间,在有计划改变时告诉他结果可能有些事情就没有办法做了。因为有内心的驱动力,在做相应事件时他的专注度就会大大提高。
其实,整体说来,从孩子小时候的无意注意到长大后的有意注意,我们更多的是要保护孩子的探索意识。从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有持续专注力的体验,从而在长大后保持有意注意时,可以有计划的通过各种训练和规划来达到有目的的保持专注度。因为内心有目标,有规划,有时间掌控感,有良好的情绪支撑,甚至于成就感的推动,来训练孩子的专注度。尽量让孩子在无意识,无强迫的情境下主动的凝聚自己的专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