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精神雕像永不灭】《精神的雕像—联大纪实》读书笔记

【精神雕像永不灭】《精神的雕像—联大纪实》读书笔记

作者: 苔花如米筱 | 来源:发表于2022-05-28 15:26 被阅读0次

从来没有一本书,能让我边看边沉迷心痛到这种地步。从来没有一个群体,能像联大人这样一下子在我心上投上如此厚重的身影。  《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是我只用三天就读完的一部书,战火岁月联大人艰苦卓绝的生活让人感同身受。  

物理学家吴大猷教授在世界物理学界负有盛名,当时他的成就可以说是一只脚已经迈进了诺贝尔奖的大门。后来,他的3位学生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当时,吴大猷教授带着患有肺病的妻子回到了战乱中的祖国,进入了昆明的西南联大任教。在美国的时候,他听人说喝牛肉汤能治肺病,就每天买牛肉汤给妻子喝 。到了西南联大以后,吴大猷教授的薪水买不了一碗牛肉汤,他就到菜市场拣剩下的牛骨头回家熬汤给妻子喝。当时的菜市场里那些卖牛肉的屠户,只是知道有一位看起来十分穷困的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天天来拣剩下的牛骨头,大概没有人想到这个人竟然是世界一流的物理学家。  

大概没有人知道社会学家费孝通有过在街上卖大碗茶的经历。费孝通教授家里人口多,仅仅依靠他的薪水养不活全家。他就想了一个几乎不用什么成本的生意,在校门口摆摊卖大碗茶。学校里的学生和员工了解情况的都经常光顾这里,主动帮助他。但那些偶尔来大学找人办事的人,恐怕就不会知道,这个在校门口卖大碗茶的人,居然是大名鼎鼎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博士。  

有谁见过两家共计14口人住在一间16平米偏厢房里的情景吗?在当时的西南联大就有,而且是著名的闻一多教授和华罗庚教授两家。本来这一间房子是闻一多教授一家居住的,闻一多听说华罗庚一家的住处还没有着落,就坚决邀请他们一家到自己家里来住。他们这样共同生活了一年多。后来华罗庚教授在回忆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时写了这样一首诗:挂布分屋共容膝,岂止两家共坎坷,布东考古布西算,专业不同心同仇。  

在那样的窘迫中依然在坚持治学,在那样朝不保夕的情境中还帮助朋友,这大约正是他们成为一代大家的原因吧。  

不看联大纪实,永远不知道我的国家曾经有一群这样的知识分子,他们上无愧天,下无愧地,中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是真正的民族脊梁。这样的精神放眼整个历史进程都让人赞叹不已,石头做的雕像可以屹立百年,但精神做的雕像却可以存活永久。

相关文章

  • 【精神雕像永不灭】《精神的雕像—联大纪实》读书笔记

    从来没有一本书,能让我边看边沉迷心痛到这种地步。从来没有一个群体,能像联大人这样一下子在我心上投上如此厚重的身影。...

  • 《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何为大师?

    《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何为大师? 孔子对君子提出了自己的准则,君子要有仁爱之心,讲道义,还要又丰富的知识...

  • 覆巢完卵的凯歌------读《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

    这是一本写满辛酸与斗志的书,它记载了上个世纪活跃在西南红土地上的一群可爱、可敬的知识分子的奋斗史;它如实描述了...

  • 《爱心与教育》1.

    素质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 在《精神的雕像》一书中,在当时艰苦的战争时期,联大人教室的简陋,宿舍的阴暗...

  • 精神

    近日游玩,督亢秋成景观,看见毛主席雕像和长城,算一次红色骑行吧,回来整理了几个精神。 一,长城精神,是爱国,自强,...

  • 雕像

    下雨了,中午出去并没有打伞,漫步在细雨中,路过雕像前。 几时起?从你立在公园的那天起,每天我上班匆匆看一...

  • 雕像

    文 | Jessie原创 悠远的声音穿破天际 轻柔掀开梦的窗 轩辕上古就已封存 据说它是五千岁的磬 只因为春花复苏...

  • 雕像

    第一次写随笔的感觉真好,终于找到这样一个可以安静写东西的地方。 那个从来都没有忘记的雕像反反复复在心里,从那个灯光...

  • 雕像

    有一个雕像,在一个角落,很丑,有一群人 在一个角落里,有一群人,围着一个雕像,一个个眼睛发着亮光,仔细一看,是绿色...

  • 雕像

    千凿万凿 我把自己的心思 雕成 这般模样 情丝 是少不了的 几十年了 应比三千里长 至于颜色 该与雪一样 那满面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神雕像永不灭】《精神的雕像—联大纪实》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ii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