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圆善论》共读圆满结束了,今天我们开启了《大学》的共读和研讨模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八点半我们准时开始共读,我们先浪漫感知: 全体齐读《大学》的“经”一章, “传”十章,一时间,研习诵读之声,声声入耳,句句入心!
15分钟左右,我们读完了《大学》,12岁的儿子也第一次加入我们的南风读书沙龙共读团队,本来他只想听一节,没想到休息片刻时问他,他说要继续读下去。于是从上午8点半到11点50分,我们时而齐读,时而听王校解读,江卫老师助读,时而热烈讨论,时而掩卷沉思..... 整个上午竟然把《大学》读完了,直读得醍醐灌顶,酣畅淋漓!
加入南明四年来(加上在北京的一年),王校带领我们共读了很多经典,印象中能记得的有《心经》、《庄子》、《传习录》、《思维与语言》、《布鲁纳教育文化观》、《皮亚杰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理论》、《后现代课程观》、《中国哲学十九讲》、《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和《圆善论》等。 真的,这次是所有共读经历中最酣畅淋漓的一次! 也许是前面共读经验的积累,也许是自身的体悟,总之,自我感觉比较明晰,兴发感动的地方颇多。12岁的少年宇煌能这么沉浸其中,可见《大学》的魅力,当然更有他最崇拜的校长王校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的学识!
当然,今天我们读的“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大学”是大人之学。 此为我们今天读的“大学”也!
诵读和江卫老师的简单概述后,我们开始研习每一章,重点是第一章: 理解三纲和八目。 大学强调的是渐修之道,八目偏重于逻辑先后顺序,强调渐修,肯定有时间因素。 格物变成正物,符合儒家义理结构,不同于朱熹的格物:存天理而灭人欲。儒家从心出发,天道下贯,你那颗心觉悟了,道心,觉悟的心,要下功夫。王校举了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和朱熹的格物如出一辙,今天格一物,明天格一物,是自然科学之路,用开智思门的路子开德性之门,是走偏了。 然后王校提到了道德人格课程,应该读一些人物传记,人物自居,受到英雄人物的引领、召唤和点燃,这是开德性门的基本路子。
忽略我潦草的字迹那如何正物呢? 王校以我儿子的发展为例。如何帮助宇煌正?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南明的道德图谱。要全面发展,一是智思(科学和逻辑),一是道德人格。要帮助宇煌形成健全的人格,要有比较多的道德两难问题、道德抉择问题,通过辨析,反反复复而且不断地辨析,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他的思辨能力、道德认知能力,同时有丰富的各种活动让孩子形成他内心的领会和抉择。这就是南明的道德人格课程呀! 这也说明,和孩子讲道理是没用的!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我,这些对我和孩子的沟通和共处很有帮助,以及如何帮助引导和帮助他成长,一下子有了答案!
一年级孩子的“正”和”六年级孩子的“正”是不同的途径,主要是正面管教,把行为主义(不要走极端)和认知心理学结合起来,让孩子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在冲突时帮其理解和行成规则,然后规则逐渐内化成自己的规则。 这对我们低段的英语教学也很有用! 聪明的老师不是跟学生讲道理,而是在和学生一起相互编织生命,然后随机点化、引导和帮助学生成长!
今天的共读很烧脑,但很受启发! 写到这里,感觉脑细胞不够用了,词也穷了,那就先到这里吧,人生是一个渐修和顿悟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慢慢走( 今天真的是走着去,走着回呢),慢慢读,慢慢悟,不断实践和修身,先整理第一章,其他章节不断更新中,敬请批评指正!
以此为证!下次要共读《中庸》了,会不会更明朗和清晰呢? 期待!
在路上听《大学》共读录音的自拍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