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自己已有很多天没有更文了——一是因为自己忙于准备各种考试,而是自己发现已经对长文的输出近乎倦怠。或许:这就是“短暂性懒惰”吧。
现在,偶尔打开朋友圈或是空间,总会看到以前有过交集的人的一些动态,这,或许是我现在感到最为轻松的一件事了。因为只要看就行,不需要动脑,不需要言语,对比自己的状态,我更乐于汲取外界的信息。
可是,在浏览的时候,自己也会追溯过去的时光。人们常说喜欢回忆过去那是老人的事,可我——不这么觉得。
这——应该是对自己成长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延伸。不过,我觉得也没必要拿以前的事来做文章,毕竟每一个阶段的事物总是存在差异。譬如——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若是用现在的我们去审视儿时的我们,我们大多数人的感触应该都会很深吧。
长大后若是和身边的人说起自己小时候的样子,不免总会说“我小时候怎么怎么样”,与此在小时候也会说“我长大后要怎么怎么样”。
然而,只有我们自己心里明白,小时候说过的话有没有实现,我们现在的处境便是最好的反馈。
这个学期,我感触很深,这也是自己在兼职的实践中所体会到的,在此我也很乐意与大家分享一下,若是大家有什么想诉说的故事或经历,我想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也是可以的。
我做的兼职主要是在一家教育机构兼职小学英语老师,刚开始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自己挣一点零花钱来做别的事。
在大众的印象中:只要和“教师”这个职业挂钩的工作,肯定很轻松。这,也是我起始的想法,亦然,自己真正去做了,才发现这种看法很可笑:只要是工作,亦没有“轻松”二字,除非你只是个打酱油的,然而并不存在这种愚蠢的做法。
依稀记得自己刚入手时,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上课太吵、学生不学、不做作业……那时感觉自己的头都要炸了。
或许这不是体力活,谈不上身体上有多操劳,但是有时候会觉得心很累,以至于后来有人和我说“你自己也是个孩子,孩子教孩子……”的时候,我心里竟然有一丝想反驳他的冲动,但我没有那么做:因为做了,那就尽力做好吧。
为了改变上课的方式和与学生相处的方式,我把自己也臆想成一个孩子,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教,尽量在他们完成课堂的学习后给他们一点自主支配的时间,随不能说这种方式能让他们改变很多,但至少比以前好多了。
在这里说一下,我不是师范类的学生,可能没有接受大学师范专业的学习,但有时候我一点儿也不觉得非师范的学生就一定在教学方面会比师范类差多少。因为在我周围很多非师范类的同学校友也都积极备考教资,我自己也一样。只要敢想敢做,一切皆有可能。
当然,说到这里,回到教学这个问题上来,我会觉得小学生的心理与其学习有着很大的联系。
他们在自己眼中已经成了“大朋友”,经常纠正我对他们“小朋友”的称呼。殊不知,在我这个年纪看来,他们还是很小,有点儿贪玩调皮不懂事,就像我们的长辈看我们一样,年龄的差距总会产生代沟。
对于他们的行为,有时我也会很无奈,但并非他们总是这样,当他们配合我上课的时候,自己心里还是挺开心的,毕竟我也认真备过课,内心是需要他们反馈的。
其实有时候,当他们叫我“老师”,或是他们的家长和我说“老师,你要对他们严一点”,和他们孩子说“要听老师的话”的时候,我内心还是挺感动的,毕竟这也算是对我的一种认可吧。
但按照自己现在的想法,我未来是不会从事教师行业的,没有原因,就是感觉不想,不想强迫自己。
或许,小时候的自己就像现在的他们一样,现在的自己也会成会自己未来回忆的对象。所以,对于当下,不要再痴迷于小时候的糖,我们已经过了那个年纪,学会用成人的行为做事,把握当下是我们成长的必修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