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眼,如果从不离开自己“生于兹长于兹”的土地,由于天生的自傲和对未知世界的自卑,就很难真正反思自己生存的环境中,有哪些是应当扬弃的。所以,当一个出生于马尔克斯笔下近乎于“神奇世界”的拉美国家的少年天才,因为政治、战争的原因,不得不选择更加能保全自己精神世界的途径--远离家乡到异国,进而接触到了异国的文化,且由于自己的广博学识和兴趣爱好早就具有的开放的文化心态,才能以笔在马德里这座城市各个极富特色的地点、文学符号、人物“速写”方面,为我们留下《马德里画稿》这部我们至今读来还极有画面感的作品。
阿尔丰索·雷耶斯,可以说得上是马德里街头的异国行吟者--只不过他凑巧自己又有一支妙笔,能够将自己眼前的画面,转化为心头“定格的印象”,再默默书写下来,即使略显琐碎,仍以自己拉美人天性的幽默乐观,为我们无保留地描述他的所思所想,也不张扬着想让马德里人都觉得他真的很了解本地人--就像“把一叠幽默画顺着窗户撒出去再迅速关上”,其余的,大家就自行评判吧。和以“好奇的大喇叭”为笔名的梅索内罗·罗马诺斯类似,作者本人也自愿化身为一个街上的“好奇的大喇叭”,尖锐地讽刺了那些对身边的一切、更对自己居住的城市毫无感情的人,“在他们心里,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并不真的存在,自己家所在的街道也不存在,甚至连自己的家园也不存在。······他们没有能力去调查清楚并且留住就落在他们身边的材料、证据,就算他们不想很快弄丢这些材料,也没有能力把材料重新整合到全世界的画面中。”加之作者曾亲身经历过对世界局势都有极大影响的战争,他的内心更加珍惜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具有多样性的画面。于是,他不无揶揄地这样说乞丐这个职业,“也许你们所说的劳动、可以赚钱的工作,仅仅是围绕着这一赤裸裸的想法:‘伸手要钱的流氓魔术’。”因而,对于在异国街头“求乞”艺术灵感、在每一个节日到来之际都默默与家乡对比的作者来讲,“马德里不思议”--“用亲切的目光审视死亡,哪里有死神的身影啊?主张禁欲的民族认为,去墓地如同过节,是百姓的节日”--曾令无数人为之感动的《寻梦环游记》里体现的拉美人对死亡的态度,正与此不谋而合。
作者的双眼使他能既敏锐地及时看到所有与自身的“文化基因”接轨的内容,又能看到不同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思想方面对本国人的影响和对异国人的冲击。这是“视线之外的现实”,也是“抽象不过的世界”。这是一双吃透了自身固有文化、又带着无限的好奇去探寻世界里更多趣味的人的眼中,最真实的马德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