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不看朋友圈里的文章,也没怎么认真看简书上有些“爆文”,今天偶尔点开一看,内容无外乎仍旧是一些非常无聊的情感文或鸡汤文。看到这些不免感叹,哎,我怕是做不了一个时代当红的写作人了,扪心自问,我既不能熬出那样乱七八糟的鸡汤,也写不出那些矫揉造作的文字,更没有那么多的“我有一个朋友”,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热爱吐槽 ”的人罢了。
有人曾经对我说,你为啥不把人家那些奋斗的故事都写出来,这样很容易引起共鸣也能够获得传播量,多好的。我试过,但我却发现,倘若以朋友圈里流行的文体来写,实在很简单,我根本不需要知道他在奋斗的过程中究竟遭受了多少痛苦忍受了多少的不眠之夜,我只需要知道他被怼过几次、大概有过几次迷茫、最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就够了,这样足够凑出一篇激动人心的文章:看,他韬光养晦不忘初心历尽艰险最终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成功!
可是这样对吗?
我觉得一点也不对。
抛开成功论,就拿一个正确的写故事态度来说,这都是大错特错的。了解一个人的发展,势必要全面地了解这个人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他究竟经历了什么,他的成长背景是什么样的,他的性格是怎么样造就出来的等等,有了这些,一篇故事才有了基础,才能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以我举例,不同的时间点可以写出不同的故事,拿我换工作这件事来说,我确实很有魄力也的确做到了,倘若单单讨论“换工作”这件事,那我从护士变成普通上班族的跨越度着实可以拿来做文章,大写特写:逃离体制,人并不是活不下去;不逼自己一把怎能知道自己做不到;转行,没你想得那么简单;树挪死人挪活……
但是我能说,我的例子就很政治正确,我的经历就符合所有人么?我不敢。
随着自己的逐渐成长,我开始发现自己的局限性,也开始越来越感到文字本身所具备的力量。好的文章能够变成迷茫之人的明灯,但有些文章却能够变成一锅逐渐沸腾地坏水,把一个又一个在某种阶段以文字为信仰的人变成水里的青蛙。
有姑娘拿着《真正爱你的人会这样对你》来要求自己的男朋友,于是越来越不满足,怎么文章里的男人总是多金又体贴,而自己身边的他却总是木讷又呆板?这恐怕不是真正的爱情。
有男孩拿着《你为什么要自律》,明明多少年都要靠闹钟喊醒晚睡的自己却偏要每天早早地起床,六点不到就起床进微信群或发朋友圈打卡,打完卡,困意来袭,要么去吃个饭浑浑噩噩上班打瞌睡,要么干脆睡过去直接迟到。生活习惯没有丝毫改变,该晚睡晚睡,该打卡打卡,看起来“很自律”,其实呢?
有朋友看着《从职场小白到月入百万,他是如何做到的……》也开始了自己的“发财大计”,漫无目的却又看似专注地学习,今天要做新媒体明天看了另一篇HR告诉你又要做人力,后天感觉创业也不错就跑去厕所贴二维码地铁站求人扫二维码,大后天看咪蒙又发了贼厉害的文章感觉写作也可厉害了可以赚钱就赶紧开通微信号写写写……
这不是玩笑,这些都是新时代里文字所具有的力量。
在最开始写的时候,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变成“写作红人”跻身“签约作家”的行列,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写作充满着功利性,我不止一次地发现,那些文章现在回过头我完全没脸看。那些曾经以为自己挥斥方遒宇宙无敌的文字现在看来简直贻笑大方。我可以很诚恳地说,有段时间为了达到签约作者的标准,我每天绞尽脑汁地想各种言情小说写,写各式各样的爱情故事,只是因为那些故事看起来能够获得很高的浏览量,能够获得很多的喜欢,能够帮助我进一步接近我想要的“签约作者”。
然后,我达到了标准,申请了三次,前两次因为主编有事就放下了,最后一次主编说,你写的都是爱情故事,没深度,不够格。
如果说在那之前我仍然醉心于如何获得浏览量的话,看到主编的话的当下,我虽然有些难过,但却突然很释然。
后来,我退出了我曾经加入的所有简书的微信群,退出了所有曾经为了互关而加入的群组,有段时间甚至完全离开了简书,把自己写出的文字全部藏了起来,但是写这件事,我一直没有停。
我开始越来越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急功近利的时候,我想要的是关注度;内心失衡的时候,我想要的是群组里的夸赞;而现在,我想要的是属于内心的平静,以及属于文字的力量。
我不确定自己以后会不会写出像样的文字,也不能保证在看到别人成就的时候自己心里会不会继续萌生出一些小小的嫉妒,可我唯一确定的是,我喜欢文字,并且会一直喜欢下去。写作本来就是一件孤独的事情,能够遇到同好固然是好,倘若终将一事无成,这份坚持也是送给自己最好的一份礼物。
有很多事,焦虑起不到作用,何不学会放松,细水长流,寻求无意义,其实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呢?
所以,感谢你仍旧留在这里,看这个既不是情感博主也不是励志达人的我的文字,谢谢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