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命从过去延展到将来的方式,这不仅仅是一个系列。而是像一条小溪流水一样――下一刻紧随最近过去的那一刻――而是一种发生,在这种发生之中,为了将来,我们征用了我们所属的那个过去,开启了现在。
当下的我们集中自己的感情与思想,限制与减除自己的欲望与焦虑,而不是止住步伐。不操心外界的侵扰,死活也要躲开俗念杂务的羁绊,要回避的不是人群而是事务。
因此,在人群中,人不应该按照自己的脾性与心意斤斤计较,我们的看家本领是懂得应付不同的局面。认定一种方式非此不可,这是存在,不是生活。最美丽的心灵是善于灵活适应的心灵。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过:“最伟大的心灵都把思考作为天职,对于它们,生活即是思想。”
既然思想的特权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活力不减当年,我就竭尽全力让我的思想做到这一点。让它返青,让它开花,像一株枯树上的槲寄生。而做到这一切的办法是读书。
我唯有拿起书本才能排遣挥之不去的念头,书本很容易吸引我,忘得一干二净。我在得不到其他更真实、活生生、天然的散心时去找它们,它们见了我也不会赌气,总是用同一副面孔接待我。
读《西方思想史》,悟真实人性!陪伴我走过那些难熬时光的书籍较多的是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在联合同济心理健康培训中心工作期间又浅浅学习了徐云老师的催眠、NLP和系统排列等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我渐渐领悟到精神的病痛愈深愈隐蔽;病得愈重的愈不承认。这就需要经常用无情的手把病痛抖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把它们从心底挖出来进行剖析。剖析的结果最令我震惊的是我学会了宽恕伤害自己的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说过:“胡蜂刺伤了人,但是自己受害更深,因为它从此失去了自己的刺和力量。它们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伤疤里。”
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认为,任何人的一生都具有人生的完整形态,他剖析自己的灵魂也是在剖析众人的灵魂。愈深入愈透彻,也更看清人性固有的优点与弱点。人与人有共性,不然无法交流。人的认识是多元的,不然想法不会那么不同。差异不仅存在人与人之间,也存在于自身心灵的不同层面。
人不可能保持一贯,最常见的倒是摇摆不定,出尔反尔。思想、感情与欲望相互影响。本性是不会变的,只能用理智加以调节。人心滋长的不一定是罪恶,更多是愚妄虚荣,这使人生与世界充满荒诞。人间世事千头万绪,也总是在不断变化。人人都处于自身与命运的双重束缚中,在大自然确定的法则下讨生活。世道有规律,但表面永远变幻不定。人也就永远看不透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