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间很白净的茶室,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房间里的角落里。
二楼的旋转楼梯走上来,一眼就看见MENDY正对着楼梯口的沙发上,与她对面的一个女孩子正在交流着什么。我到了,简单和彼此打了个招呼,坐在她们旁边的沙发上,等待着属于我们的时刻的到来。

很快她们的交流就告一段落了,起身、握手、言别。
嗯,到我了。
到底什么重要的事儿呢?
“关琦啊,我发现了个好事儿,好姐妹那得跟你说,不然以后得落埋怨啊。”MENDY这么一开篇,我心里的石头落地了,哦哦,她没啥大事儿就好,那这到底是个啥事儿呢?
MENDY跟我开讲了。美国的生物科技,白什么?白什么醇?好生僻的词儿,她说了我也念不顺溜、记不明白,大概的意思就是很厉害的一个成份,对身体很好很好很好。然后,掏出纸笔,在桌上开始画图,嗯,在这里占个位、这个时间点之后的人脉和消费都和我有关……
我懵懵懂懂的听,刚刚从纠缠、官司、离婚的猜测中回过神儿来,在好事儿里还没把到脉搏,听得云里雾里,隐约觉得,MENDY这是在给我推销东西啊!
呃……
我开始不自觉的抱起了胳膊,眼睛里似乎只有她上下翻飞的双唇,吐露着怎样的芬芳和信息,我已经意识不到了,内心里慢慢腾升并不断的琢磨着一个念头,
“怎么拒绝她,才能不伤害我们这些年的交情呢?”
说起推销,我或多或少有些接触,不禁勾起了我的回忆。
还在十几年前上大学时,有个很漂亮的大四师姐走进了我的宿舍和我的生活。我遇见她的时候她非常的明眸善睐、俏皮可人,虽然是一头短发,可是女人味十足,巧克力肤质的颜色,在一白遮百丑的审美世界里依然觉得是一种不一样的美。可是她说她自己以前不保养、不打扮,就像个假小子。看着她的那一头短发,我也是信的。
因为她,我走进了玫琳凯,在我的人生里开始第一次建立了“保养”这个概念。脸要用洗面奶洗,洗完了要一层护肤水、一层面霜的抹,哦,眼霜一定要在长出皱纹之前就开始用,而不是等皱纹长出来之后再去补救。
她拿出一张纸,折出了一道印子,然后问我,“你觉得是折之前保养、让这张纸不折容易呢?还是折出一条印子之后,抹平这道印子容易?”这道印子打开了保养的世界,从大学时期开始,我才告别了一瓶大宝SOD蜜天天见的历史,开始用无名指的指腹轻轻的涂抹眼周,开始一道程序一道程序的招呼起自己的那张脸。
因为我也想一直年轻漂亮不老啊~
在玫琳凯,我也开始学着接触淡妆。粉底啊、眉笔啊、眼线笔啊、睫毛膏啊、腮红啊、唇彩啊……好多东西,最挑战我的就是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的眼线笔,这笔,咋往睫毛根儿上化啊?要么粗了要么细了,要么哧溜出格了……真是个技术活儿!还有眉毛咋整呢?仔细一看,才发现自己两个眉毛不完全一样啊,画一个眉毛好像还不觉得太难,可是要想把两个眉毛画的一样对称,感觉比登天还难……
就这样,在大学成年的我,开始走进了女人的色彩世界。

我是个贼爱分享的人,好事儿一般都憋不住,我记得非常清楚,自己开始进入保养世界之后,那个寒假回家我就开始给我妈保养了,用洗面奶洗脸,做面膜,做面膜的时候做手膜……
“妈,你看,这个手做完了手膜真的细腻好多!”我兴奋的叫。
我妈却给了我一副老江湖的反应,“只要抹了,抹啥都是这个效果,这程序太麻烦!”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真正的有了女人要保养的心理建设和行动,因为我觉得妆容不一定有那个水平把自己弄得花枝招展摇曳生风,但年轻紧俏没有皱纹还是可以实现的;但妈妈不觉得脸上的事儿是个多大的事儿,跟着老习惯走,依旧一瓶霜从早到晚。
在成为了玫琳凯的消费者之后,那位师姐还带我去会场进一步了解它是一门的生意。具体什么样的奖金制度已经完全没印象了,只记得去了她们的会场,了解到一切的推销都有美国成熟的制度、作业流水线标准推销动作的指引,给我的感觉,既有些安心又有些不安。安心的是,公司会提供麦当劳式的标准化流程,让人有路可跟着走;不安的是,这推销,得不停的陌生敲门,甚至要站在街头人流大的地方,拦住一个从身边走过的、貌似对美有追求的人说,“您气质真好,我们公司的产品您愿意体验一下么?”有段时间,我经常被人在地铁口、商场边拦住,说明我气质很好么?哈哈哈哈。
我了解她们这样硬生生陌生拜访的背后是必须要推销出去的存货和那份不容易,所以,并不会有厌烦的情绪,总是简短的用“谢谢,没时间”从她们的身旁走开。
回望这段十几年前的经历,我心中充满的是感激。感激那次与风情俏皮的师姐的相遇,她因为陌生拜访敲进了我宿舍的门,我到现在甚至记不起她的名字,但感谢她带给了我作为一个女人关于保养的理念和落地放心的护肤品、彩妆品,带给了我女人的世界和色彩。
这是我第一次和直销行业的亲密接触,我成为了玫琳凯的一名消费者,但学生时代的我除了生活费并没有资金去囤货,也没有勇气去陌生敲开别人的宿舍门,更无法接受自己站在商场前、地铁站口,拦住每一个看起来很有气质的人。
但我依然,感谢玫琳凯。
第二段与直销有接触的时间,就比较闪电般的神速了。
差不多和玫琳凯前后脚,一位大学时期的帅哥朋友约我吃饭谈事儿,见面后聊聊彼此的现状、同学的八卦,聊到最后,聊到了安利。产品不错,洗衣服的啊、洗碗的啊、护肤彩妆啊、营养保健品啊,应有尽有,也是大牌直销公司。嗯嗯,大直销品牌,产品有保障,同学见面,多少总得照顾下人家的创业生意啊,那就买管牙膏用用吧。

查了一下有关安利的信息,“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整个50年代,两位创业者都在寻找一种新的产品以开拓他们的业务,最终他们确定了生产肥皂,即乐新多用途浓缩清洁剂的雏型。该产品一经推出就获得了万千主妇的信任,也因之开拓了全新的安利事业。”
更有意思的是,安利式销售因为不厌其烦等特点,衍生为一个动词了,类似于推销、推荐的动词了。“被安利了”,是说被推销了;“求安利”,是说求推荐。当我们把“安利”当成一个动词在网络语言中使用时,心中对于这份不厌其烦,到底是什么感受呢?
第三段,是我的初中语文班主任老师。这是一位非常有热情的老师,回想以往的初中时光,总是充满了阳光的味道。她总是别出心裁的把语文的课堂搬到公园里、草坪上、树荫里,暑假的时候会组织大家早起晨练做运动,还会把一帮十几岁的初中生们组织在一起坐火车去参观汽车生产线,满满的都是青春的飞扬回忆。

我们的同学也是很念老师的好,直到大学时还常常约在一起去看望老师,汇报汇报近况,交流交流同学老师们的信息。
一直到有一次聚会,十来个同学一起,老师突然开始跟我们讲一种产品很好、功效很好,嗯嗯时间久远记不太清了,我只觉得当时的聚会氛围,瞬间石化,同学们都吱吱呜呜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临走时,我从老师这里买了一管芦荟概念的口腔喷剂,算是对老师的一点点支持。从老师家离开后,同学们都你看我我看你,伸伸舌头说,这以后还怎么探望老师啊?
我们似乎自觉不自觉的,都避开直销绕道而行,生怕沾上了做直销的人,生怕被推销,哪怕是以往尊敬不已的老师,也难逃这份尴尬。
第四段延续到了今天,发生在我闺蜜的身上。
她原来在外企做公关工作,老公的企业办在外地,随着第二个孩子的出生,对家庭照料的需求一下子凸显出来了。如何能够不再朝九晚五的辛勤工作,仍然能有收入,同时有自由的时间照顾家里两个男孩子呢?她跟随着她的姐姐,投身到了美乐家的怀抱。作为闺蜜,当然要支持一下啦,反正家里洗衣服、洗碗、洗脸等等这些日常的需求,都是要买要用的,它的产品也很环保,所以,从她开始转型的那一天起,我就痛快的成为了她的会员,清洁、环保的产品用到了今天。

我也随她一起去了解过美乐家背后的商业逻辑,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它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源源不断的被动式收入的财富管道机会。大学时代就读过罗伯特.清奇的书《穷爸爸、富爸爸》,知道有一种更棒的收入方式是管道收入,可以源源不断的形成财富积累,很感兴趣,但不知道作为平凡人,到哪里去寻找这样的管道收入机会。嘿,我发现它有机会实现,这还真是很不错;但我发现它所依托的是牙膏、牙刷、洗衣液、洗碗精、润喉糖……林林总总几百种日常所用的产品,太繁琐,我全球最大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律师,总不能给人推销牙膏牙刷吧?推荐一个新会员能获得一杯咖啡的收入,呃……
我觉得闺蜜转型到一个管道收入的行业,挺好的;但还不够吸引我,所以,我就安安心心的做了忠实的消费者,洗洗涮涮用用,也挺好哒。
思绪回到MENDY这儿来,她这一边给我推销白什么醇,我一边琢磨“怎么拒绝她,才能不伤害我们这些年的交情呢?”
中场休息,起身,我去了洗手间。
洗手,水哗哗的从指间流过。
在水流淌下来的一个瞬间,突然一个闪念打到了我,
“应该和我以为的不一样,我看不上的,MENDY也应该看不上啊~”
就是的啊,MENDY在德勤工作,做国际税和跨境并购的高端业务,华丽转身跨界顶级商业摄影机构,每个过往我都为她起立鼓掌,我看不上的事儿她也应该看不上才对。更大的可能是,她说的很重要的事儿,和我以为的不一样!

这个闪念打到我,我顿时感到了轻松,不用再考虑“怎么拒绝她,才能不伤害我们这些年的交情”这么伤神的问题了,有机会再继续了解呗,看看她看上的重要的事儿,到底是个什么事儿。
于是乎,我们这次重要的会面,在我的脑海中暂停了,也不是yes,也不是no。
唉,站在今天回头看,我多么希望当时我直接说了个yes啊!
(TO BE CONTINUED)
(欢迎关注我的简书以及微信号qiqianna77,JS故事连载ING)
前传
1.JS故事-1|我有个很重要的事情,咱们约个时间见面说吧!
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34749925/notes/427407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