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戏剧课,二年级开始讲故事,并依托故事体验各种戏剧范式。
这次的绘本故事改编自中国民间故事:《漏》,这节课开始在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团队画面定格的练习,并在画面定格演出时与观众互动进行思路追踪。
逐组进行展示时,因为画面定格要进行思路追踪,部分演员要与观众互动,所以定格的时间自然就比较长一些。
当告诉他们放松下来的时候,小D放松且大声地说了一句话
“唉,我累死了!”
小D在他们组的定格画面中扮演的是一个正在往屋顶爬的小偷,当时追踪思路也对这个角色进行解构,明明看到他把一只正在爬的脚放在另一个扮演屋子的小朋友的半曲的大腿面上。
“嗯,做定格时间那么长,会有一些累的,你们已经很厉害了。”
小D站了起来。
“其实,大家看我往上爬,要做出那样的感觉,我除了手要有动作,我的脚也要有动作,在墙上找到支撑点往上走。可是,你们知道吗?那一只脚,我没有用力。”
“没有用力,那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是你踩在上面,其实你是悬空的吗?”
那位扮演墙的女同学连连点头。
“我怕我用力,小G会累,会痛!”
观众们鼓起了掌,看到小D放松的神情。
好一个小D啊,平常在班级都是习惯去用拳头解决问题的他,在团体定格画面中会有这样的细腻思考,好棒。
戏剧活动本身就具有群体性,在活动中必须由每个参与孩子共同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必须要学着与人协调、相互尊重,并且适时地表现自己,具备合作精神,才能使活动圆满完成。
但是在活动开展初期,我们也常常能看到每组都会有一些孩子要么生气要离开团队在一旁生气地坐着,要么就飞扬跋扈,趾高气扬。一般我都不加干涉,并在活动结束会告诉他们体验到的一切都是正常的,慢慢去体会就好。
很神奇的是,慢慢地,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少,没有大道理,在常参与这类活动的平台中,他感受到自我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并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沟通适应的能力。
撇开恐惧和畏缩的藩篱,童趣和天马行空到处洋溢。
作为我,身心俱在。
去看孩子们在做什么,去听孩子们在说什么,去感受孩子们需要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