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花店、咖啡店,是文艺青年的三大梦想,也是三大坑,尤其是书店。在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店早已经被网上平台和电子书降维打击了。调查显示,过去十年,有一半的书店倒闭了,剩下的也是在苦苦支撑。但你可能也发现了,这几年还是会有一些新型的书店慢慢冒出来,我们也是其中之一。
2015年,因为喜欢读书,我们进入了这个行业。这才发现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读者消费习惯的改变,还有很多外部的竞争,比如,像新华书店这样的巨头,还有西西弗这样非常有实力的民营书店。而政府补贴,根本只是杯水车薪。
开业头几天,还挺热闹,可没多久,我们就发现快没钱了。因为书店规模小,出版社不愿意给账期,折扣也不高;更要命的是,很多读者进来只是来挑书的,看到喜欢的,拍张照片就去网上下单了。每个月有大笔的租金和人工要支出,看着亏损的报表,心就像在流血啊。
所以,首要的挑战就是要活下来。
我们冷静下来,问自己:书店到底是卖啥的?当然是卖书啊,对吧?但如果我们从书的视角,切换到人的视角,也许会有新的发现。去书店的人一定是为了买书吗?他们内心有没有更深层次的需求呢?
说到需求,自然就想到了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它讲的是,人们在解决了低层次的需求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举个例子,我发现有一位漂亮的小姐姐常常来书店。她会坐在一个靠窗的位置,点一杯咖啡,拿起一本书,再拍张自拍,发朋友圈打卡。这其实就是社交需求。
当然更多是真正爱学习的人。比如,特别重视家庭教育的年轻父母,还有优秀的都市单身青年。他们除了爱读书,也希望能和同频的人进行交流。这其实就是认知和归属的需求。
当我们理解了这些需求之后,就把书店的空间进行了重新划分。如果在某个周末的下午,你来到这里,就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在装修精致的咖啡区,小姐姐们在自拍和发朋友圈。在另一边的亲子共读区里,很多可爱的小朋友围在一个家长身边听故事,场面很温馨。与此同时,在沙龙活动室里,有一帮年轻人正在热烈的讨论,在开读书会。
那说到读书会,这是我们重点打造的项目。我们认为,在这样浮躁的时代,人们更需要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
但是一开始,并不是顺利。跟传统读书会一样,我们会请一个专家在上面讲,书友在底下听,大家听完鼓掌回家。有一次,有一个书友跟我抱怨,他觉得专家讲的东西太深奥,听不懂,过程中又没有互动交流,没啥收获,下次再也不来了。我听了以后,觉得很沮丧,其实,我们是花了不少成本和精力筹办了这个活动,最后却吃力不讨好。
我们开始反思,既然读书会是一个社交场景,为什么不让书友自己来组织呢?于是,我们开放报名,一个半小时的读书会,每次3-4名书友,每人18分钟。中间还有大量的讨论交流,气氛非常热烈,有好几次聊到书店打烊了都停不下来。
在最高峰的时候,我们三家门店一年举办了500场读书会,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都有超过一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极其丰富。这些活动大部分是书友自己组织的,成本不大,效果却极好。我们还走出了书店,在当地还举办了大型的阅读类TED活动,甚至还带着书友去国外游学,影响力越来越大。
有了这些小小的成绩,我们顺势推出了会员体系。会员可以免费参加读书会,享用书店的空间,免费喝咖啡等等。会员卡的年费是单人版680,多人版980,这在一个三线城市并不算便宜,但卖得却特别好,不到半年就有了1500多名的会员,一下子解决了现金流的问题。
说到这里,相信你已经看出来了,这不是一家卖书的书店,而是一个围绕着人,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精神家园。2017年,在全省7千多家书店里,我们脱颖而出,荣获了官方发布的“江苏省最美书店”的称号。
商业的形式常常变化,而商业的本质一定是不变的。贝索斯曾经说过:“我常被问:‘在接下来10年里,会有什么变化?’但我很少被问到‘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什么是不变的?’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加重要,你需要将你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打造一家最美书店,如果说我们做对了什么,那大概是我们洞察到了客户的深层次的需求,找到了一些不变的东西,为客户创造了价值。
虽然,今天我已经不再继续经营这家书店了,但那段创业经历对我而言十分重要。我依然怀着一颗不变的初心,坚持走在推广阅读的路上,我也希望得到现场同学的支持,让每一座城市里的书店的灯光,不再熄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