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候的田字格本吗?
记得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语文作业写的最多的便是抄在田字格本上的字词了。许是因为不会,或是因为不熟,那个时候写字很慢,时光过得也很慢,一笔一划,一字一格。
渐渐的,作业不再是田字格本上的字词,我们也不会再对字词不认识,就算会提笔忘字,时间也不会再允许我们一笔一划了。小时候写过的“如白驹过隙一般的时间”也开始匆匆的在身上应验,“从指间溜走了”。
字迹开始变得模糊,笔画也开始串联,小时候羡慕不来的连笔字,现在也信手拈来自成一派。一笔一划已经分不清楚了,字也慢不下来了。有时,甚至感觉自己不是在写字,更像是创作,以中华五千年的积淀演变进化出的新型字符,1000个人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100个人中有99种字体,差一个同属于狂草。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写字?
小时候觉得这样是一种技能,很潇洒、很帅气。长大了变成了一种本能,因为不快点写就记不全了,字可以丑,我懂就好。我也曾尝试过在某天的数学课上一笔一划的慢慢写过,字依旧丑,你可以看懂了,我却再也不懂数学了。
写字的速度以及那份“创作”的能力一直在逐年递增,直到有一天戛然而止。那一天我结束了人生一大痛事——高考。
高考结束,进入大学,用笔能力,宛若新生。
提到大学,我想,和我一样只想呵呵一笑的人不在少数。大学的日子是青春最美好的时光,也是一切蛋疼开始的地方。说其美好,因为自由,说其蛋疼,因为——自由。
大学生活,说夸张点儿我想用“无人问津”来形容这种生活,在高三,宛如活在梦里。在那时,别说一整天,就算一节课不动笔那都因为是体育课。而大学,别说一天,放荡一点儿的一个礼拜那都不叫事。要提笔写点儿啥的时候,就跟那句广告语一样“每次都有新感觉!”
直到忽然有一天。你会看到凌乱桌面中的那一杆笔,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在那里了,不知道它在那里多久了,甚至不知道它是怎么到那里的,只是那一刻被发现了。你会看着它出神,不自觉的伸出手将它拿起,拔开笔帽,随手扯过一张纸在上面胡乱画画,发现还有水。之后会忽然心血来潮的写上几个字并发现,自己的字其实许久不见猛然再见还是挺好看的。然后继续写,一笔一划的认真写。你会忽然产生一种冲动,一种不想把笔放下的冲动,想就这样下去,写满整张纸的冲动。没准是一首歌的歌词,没准是记忆里仅有的那几首古诗,你会发现一张纸远远不够。
当你填满纸张的最后一个角落时,回看写下的字迹,心中会涌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动、一种满足、一种失而复得的幸福感。这种感觉会上瘾,会让人兴奋也能让人平静。
躁动了太久的心静下来了,大脑就可以开始运转了。想点什么吧,什么都可以想。
希望明天,可以重新慢慢写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