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三十讲》笔记
童话剧是南明教育核心团队甘国祥老师提出、团队用数年时间探索成型的一个重要课程概念。
它系统地阐释了童话剧的教育内涵,并设计了童话剧作为课程的若干原则,形成了丰富的童话剧操作规范和相应的案例,使戏剧表演不再成为类似第二课堂或兴趣的东西,而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里讨论两个问题:一,什么是童话剧。二,为什么是童话剧。
教育本应为明天而准备,悲剧的是,教育,事实上一直生活在过去,因为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家长,都习惯以自己接受教育的形态去想象和要求今天的教育。
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里,这是不可思议的。
举个例子,作为70年代人,在我的小学时代乃至中学时代,阅读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那些小说、散文、诗歌都被当成课外书给予没收和销毁。丰富的生命被用来完成一件事,那就是做题、做题,考一个好大学,得一份稳定的工作。
而我今天的工作能力相当大程度上来自于当年父母的宽容以及自己对阅读的坚持,是阅读和写作塑造了今天的我。如果当年这些被家长和学校教育剥夺,我想象不出自己今天会是一个怎样平庸的人生。
但是今天,阅读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中国人似乎才发现,自己的民族已经是世界上阅读量最少的民族之一了。
所以,南明教育提出海量阅读的概念,也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认可和热烈支持。
如果继续延续应试教育的模式,等孩子考上大学,哪怕是名校毕了业,也常常会和许多父辈一样,拥有的只是平庸的人生。
相反,今天拥有丰富的校园生活的孩子,更容易获得上好大学的机会,更有当下的竞争力,重要的是更具有未来的竞争力。而且这种丰富与自由,这种灵性与舒展,还将成为孩子一生幸福的源泉。
1.什么是童话剧?
童话剧是一种综合课程,一段穿越的旅程,他并不简单的是一场演出。对于课程来说,过程比演出本身更重要,这也是许多模仿者意识不到的地方。
一个完整的童话剧课程包含了这样一个过程:
第一步,选择合宜的童书并进行改编,这一步甚至是最重要的。
关于选书。除了公共尺度外,南明教育最重要的理念是:选择此时此刻最适合的书。这种选择通常有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选择哪本书,取决于孩子的心理阶段、教师的生命气质、班级的现实情境等因素,是这些因素微妙的平衡结果。书选对了,整间教室会因为一部童话剧而有较大提升。书选错了,无论再努力,童话剧也可能成为没有灵魂的华丽表演。
第二步,共读。共读是童话剧课程的核心部分,也是最耗费时间的部分。难民南明教育有成熟的共读理念和操作方法,而用于童话剧的童书作品在共读上要求格外高。
所有孩子都要经历一个深刻的穿越,去领会一本书。这不仅仅是指对主题的深刻理解,跟人物的深度共鸣,还包括对童书所显现的世界的一种整体性的领会,对诸多细节有秩序的浸染。在共读过程中,孩子要练习朗诵。
第三步,学习和练习剧本。共读是一个集体穿越的过程,学习和练习剧本的过程则是一个相对个人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通过练习、尝试各种角色,在反复的尝试中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孩子们往往会倾向于选择跟自己生命气质相近的角色,但也有可能去挑战跟自己生命气质完全不同的角色,以拓展自己的生命感受。
第四步,竞选角色。在练习剧本的过程中,角色竞争实际上已经开始了,有一些公共的组织竞选的结构和技巧,但是每个老师往往也可能发展出自己的角色竞争办法,这既是一场自由竞争,但也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进行微妙的调控,以平衡机会。
为了竞选角色,孩子就不得不大量地背台词,这本身就是一种生动的浸染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孩子的朗读能力、对角色的理解、对主题的把握都会获得一个较大提升。
第五步,排练。在真正的童话剧课程中,排练的过程是相对短暂的,重要的过程已经在共读和角色竞选中完成了。排练涉及到诸多与舞台有关的技术,但比这一切技术更为核心的,仍然是对孩子、对角色的理解,以及如何用声音诠释这种理解。在这一环节中还涉及到舞蹈、编排等诸多内容,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而且无论竞选角色还是排练,对于孩子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都是重要的考验和练习。
第六步,演出。这是课程的终结,是庆典时刻。
当孩子们闪亮地登上舞台,去调集全部的能量去完成最终的作品,谁不为之激动呢?而对孩子和老师来说,演出是辛苦的,但更是一种奖赏。通过这种穿越,任何一本童书,灵魂性的东西已经进入了孩子内心,化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部分。
童话剧能从多个方面深刻地改变孩子。
王尔德有一句名言: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
从古希腊时候起,戏剧表演就是公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戏剧以生动的方式告诉观众什么是真、善、美。戏剧也以突出的方式将生活中的重大但隐秘的冲突揭示出来,帮助观众理解冲突本身的意义,以及人应该如何选择。通过戏剧,观众不但得以理解生活,而且得以净化灵魂。
那么,我们的孩子究竟用什么来理解生活,理解自身?
很多时候,他们是潜意识的,任凭功利的、粗糙的形象来塑造自身:当红歌星或影星、暴发户一样的邻居、经常受表扬的同学、更多的是自己的父母。当然,对某些孩子来说,甚至那些坏人都能成为榜样。
传统的教育在这一部分是缺席的,任凭孩子的生命被良莠不齐的东西涂抹,直到面目全非。
而在南民教育全人之美课程系统中,人或者儿童,被放在了课程的中心。童话剧课程就是帮助孩子树立自我镜像,理解自我、周围世界以及种种道德或心理冲突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当一个有着自卑情节的孩子以正确的方式深刻地遭遇安徒生的丑小鸭时,会怎么样?在此前,他的生命可能是混沌的。表面上,他坐在教室里学习,回到家中,依偎在父母的怀中,但他潜意识深处一直暗流涌动。他的本能力量,他容易受伤的心灵一直处于跟环境的复杂的互动中。
他有时会在这种互动中迷失自己,或形成坚硬的壳,或逃避环境的任何压力,或以粗暴的方式回应或软弱地哭泣。总之,它是以清晰的、未加反思的方式,错误地跟环境进行互动,并在这种互动中逐渐地形成稳定的人格。
除少数例外,多数孩子最终形成的人格并不是父母所期待的那样,甚至也不是他们自己所期待的那样。
然而,一次深刻的穿越会让孩子突然地,而且往往同时以意识和潜意识的方式在故事中遭遇自己。他不但与丑小鸭发生了强烈的共鸣,而且通过理解丑小鸭,他深刻地、更多地、无意识地看到了自己,认出了自己,并且在练习一种想象中的抉择。而丑小鸭就像一道光,忽然的,让他意识到了生命的某一种可能性。原来,今天的挫折或者被嘲笑,只是未来成为白天鹅路上的必经挫折。
孩子不断读他,讨论他,而且扮演他,通过扮演进入他,最终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和超越。而这种潜在的获得未必会在今天表现出来,但很可能在孩子生命中的某一刻,他会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而无数的童书和诗歌的穿越,数部童话剧的穿越,最终将点点滴滴的,但又在某一刻决定性地塑造孩子,这就是生活模仿艺术的含义。
不同的童话剧,不同的角色,帮助不同的孩子认识自己。同时,这也是一个理解别人的过程,是一个使班级成为共同体的过程。
童话剧会影响学习吗?
只要你不把童话剧本身当成更有意义的学习,而将学习当做一种机械的、往大脑中堆积多数无用、只供考试提取的东西,那么童话剧确实会影响学习。
但问题在于,今天的考试也处于变化之中,越来越趋向于考察能力。以应试的方式,孩子越学越累,而且往往导致大量的厌学情况。
相反,包括童话剧在内的有意义的学习将会给孩子生命以全面、丰富、有益的营养,并且更有利于孩子的持久发展,包括在考试中的竞争力。而过时的教育观不但损害了孩子的未来,而且不利于孩子当下的发展,更何况支付的是幸福的代价。
当然,童话剧这一概念在传播的过程中,在被模仿的过程中也存在异化的现象,将童话剧误解成了戏剧表演,淡化甚至忽略了精神穿越的过程,造成了表面的热闹,而实际上,孩子收获有限。
孩子激动的是经过艰辛的努力,最终获得了演出成功,赢得了掌声。
在六年的穿越中,孩子们的身体将逐渐地舒展,孩子们的精神将逐渐地走向深邃与自觉,一个懵懂的孩童最终将有可能成为卓然而立的少年。
为了这一切,老师们经历了种种辛苦,但我们相信,岁月终将证明:这是值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