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进入暑假教师共读的第五周,继续阅读李振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每一次的静心阅读,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在沉重的思考——由一位女生自杀引发的德育剖析这一章节里,李老师由江小燕的自杀谈到了教育的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在德育方面做了细致的反思。李老师在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中,把德育管理这部分写得非常实用。
李老师在德育管理中提出:是“人治”还是“法治?”不少班主任已经习惯于德育管理中的人质。大小事务有教师一锤定音班风的好坏并不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而仅仅取决于班主任个人素质的高低。对学生而言,这种“家长式”与“一言堂”与其说是管理,不如说是管制。也许表面看来学生集体秩序井然纪律良好,但潜在的德育负效应是令人忧虑的。学生主人意识受到制约,创造精神受到束缚,自育自律能力受到压抑。班级只有教师的绝对权威而无学生的集体意志,学生只有服从的义务而无参与的权利。在这种德育管制之下成长起来的学生,距离具有开拓进取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的社会主义公民何止十万八千里?德育管理应从“人治”着走向“法治”,通过法制管理是班主任的权威转化为集体的权威,使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制度化法律化,使学生民主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得以增强与提高。在法制管理中学生与教师有同样的权利,教师与学生有同等的义务,德育管理中变“人治”为“法治”,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式的改进,而且是一种德育观念的更新,也不仅仅是教育者个人工作艺术的偶然体现,更是使得与适应社会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
读了李老师谈到的班主任工作的德育管理由“人治”到“法治”,想到了在今年暑假班主任培训中,徐美展老师在《静静地陪着你走》讲座中谈到的“人治”“法治”“自治”。一个“人治”的班级,班主任工作会很累,时时处处都要想到,大小事务由教师一锤定音,学生只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各种学习活动,这样的班级只会教育出一群没有主见、没有领导能力的学生。“法治”的班级,建立并完善一套符合本班特点的班规班纪,每条班规都配以相关的奖惩措施,并安排专人进行监督。这样的班级,在“解放”班主任的同时,又让学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最好的应该是“自治”,做到我是班主任,你是班主人。班主任应把自己实实在在的放进班级里,制定有效的班规,班规里有专门针对学生的行为制定的完善合理的各种制度。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时做、时时有事做,齐抓共管,全民皆事。聪明的班主任是会用人的。
在以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努力做一个聪明的班主任,让学生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其他方面也都得到锻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