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你一定经历过或见过让座的事情,而围绕让座的故事也时有发生。有不给老幼病残孕让座的被人肉搜索的,有老人嫌年轻人不让座而指责甚至动手打人的。而网络上对于让座不让座的争论也此起彼伏喋喋不休。
其实让座就是一个最普通的事情,没必要提到那么高的高度,甚至用道德的制高点去审判。比如早晨的公交车上,车上很多上班族,他们也许要面临一天的劳累,也许昨晚照顾年幼的孩子彻夜未眠,也许正在忍受着病痛,也许腿脚也不灵便,坐在座位上也在情理之中。而刚上车的老人,也许身体硬朗,也许只是坐两站地去公园游玩,也许只是去超市买菜,座位对于老人而言也不是必需。那样的话,年轻人也许更需要这个座位。
就像陈凯歌的电影《搜索》中的故事一样,叶蓝秋发现自己患上淋巴癌晚期,心情极度悲伤的她因为一起公交车不让座的事件,遭电视台曝光,成为全城热议的对象。让座事件竟发展成为舆论暴力,导致了一个宝贵生命的消逝。
所以让不让座取决于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即便没有上述的也许,也不应该去批判去谴责。让座固然值得赞扬和鼓励,不让座也无可厚非。
相比起来,我更喜欢日本的让座方式。让不让座没有别人去关注和批判,完全遵从于你的内心。如果你想让座,不必直说,直接站起来离开这个座位。接受座位的人坦然接受,也不觉得接受了你的恩惠而心生亏欠。如果不让座,你也可以坦然坐在那里,完全不用担心心灵的谴责和道德的审判。与人与己都是一种放松和坦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