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韵田园产业研究院原创《聚光传韵》系列
● 作者:千里眼
● 阅读全文大约需要9分钟,敬请安排合适时间阅读
建设宜居城市首先要建设宜居小区。改造老旧小区、发展社区服务,不仅是民生工程,也可成为培育国内市场拓展内需的重要抓手,既能拉动有效投资,又能促进消费,带动大量就业,发展空间广阔,要做好这篇大文章。
养老服务,或者说养老产业,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拉投资、促消费和带就业。
我国养老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目前全国各地方政府所推行的养老格局主要有两种:即“9073”和“9064”两种格局.“9073”即90%是居家养老,7%是养老机构养老,3%是社区养老,是上海市2005年首次提出。“9064”即90%是居家养老,4%是养老机构养老,6%是社区养老,是北京市2009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过的设想,并与2015年《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中首次明确。从目前各地政府对养老格局的评估中可以看出,养老格局中与市场化相关性最高的是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占老年人总人口的10%(在理想条件下)。
机构养老是指将老人集中至养老机构提供的专门场所,享受日间照料及医疗护理等服务。如养老院、福利院和敬老院等。目前我国机构养老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目前这种模式在我国占比为3%(2017年国内每千名老人床位数30.9张,人社部数据),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较为普遍。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构养老逐渐演化出多种形势。
我国养老政策的颁布主要是养老相关的单位,如国务院和民政部,还包括发改委、财政部等。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民政部和财政部印发的《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截至目前全国共有三批试点90个市(区)在进行养老模式的新探索。试点地区的不断增加,不仅体现出国家对养老问题的重视,更能反映出我国对新型养老模式的支持与鼓励。
目前,从事机构养老项目的企业主要是地产和保险相关企业在做布局和试点,还属于起步阶段,除了万科地产12年就开始做社区居家的探索,其他基本都是近几年筹建运营的。
其中,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虽然前期需要投入的资金高,但后期无需大量投入依靠自身盈利运营项目(“保单+养老服务”模式),当前部分领先的保险企业也已在养老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目前“田园养老”主要是指在农村地区(一般是城市近郊)所建立和经营的养老相关项目,一般由专业运营管理公司或村集体统一运营管理。当前乡村田园养老的运作形式大致分为几种:由农户直接与老年游客达成协议,向城市老人出租宅基地;企业与村委会签订整体合作协议,企业自筹资金对其进行规划。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具体乡村养老社区的形式可包括以下四类:
2015年6月3日,北京怀柔区田仙峪国奥颐悦乡村休闲养老社区正式运营,成为北京市首个农村休闲养老社区,也标志着首都首家农村休闲养老式专业合作社诞生。
该项目位于田仙峪村,村委会把拥有闲置宅院的农户组成专业合作社,流转出30处农民院落的经营权,租让给国奥集团(曾参与北京奥运村建设),把农家宅院改建成各具特色的休闲养老院。其中,由村办公楼改建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有公共食堂、休闲酒吧、餐吧、洗衣房等公共服务设施;用闲置宅基地建成的卫生服务站,配有专业医务人员,具有医保定点资格,入住老人可以持医保卡就医看病。村里完成了煤改电工作,冬季取暖等得到了保障。除了便捷的基础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镇村还对附近河道和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让环境变得更加宜居。
国奥集团一次向村民付清十年房租近1700万元,向村集体支付村委会办公楼租赁费155万元。已有19个农民从事保姆、保洁、餐饮等养老服务,人均月工资2500元左右,一些技术类岗位工资达到4000元。合作社每年还获得养老社区经营利润10%的分红。农民可得到宅院租金、劳务报酬和分红三重收入。
该养老社区客户定位在中高端群体,已入住的“业主”平均年龄超过55岁,人均年花费6万至12万元不等。该项目是怀柔区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发展乡村休闲养老社区试点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引用的数据内容全部来自相关政府和企业的公开信息;本文观点仅为笔者个人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