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的典籍具有良好的特色,其中包涵"精与简"。
古时用竹简刻字,自然力求精简版本。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说,却是包含千古不朽的哲理。并未因为其简短而影响其"精深"。期间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博大精深的璀璨智慧,这智慧善于归纳抽绎,要言不繁。能够取精用宏,把复杂纷纭的人间万事,观其底蕴,取其必须的趋势,浓缩为言简意赅的哲理。使其具有特效药式的粒小效大之功。又由于我们民族先天的诗人气质,而创造了铿锵优美的行文方式。让我们国家的典籍具有内容深刻而外貌可亲、易于传诵的特质。
西方哲学著作注重推理,要一步一步的由已知求未知,以达到结论。最忌讳的是直接得出结论,从而导致推理的过程比结论重要。而我们国家自古以来的哲学著作只给我们结论,而不把思想的过程一一说明。孔夫子学说多半是"渐悟"或"直观"。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道生和尚,提出"顿悟",禅宗出现之后,正式用"顿悟"来传道授业解惑,说明哲理是要"悟"的。其过程可能包罗万象,经过数十年的酝酿,而真正值得说出来的却是那一瞬间的"触机"。
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段哲语,得传五祖弘忍禅师衣钵的六祖慧能,当另外一个和尚惠明向其请教求法的密旨时,他说:"我要是告诉你,就不是密旨了。如果你能返观自身,密旨就在你自己心中!"
所谓顿悟是全靠个人的悟性,重在一瞬之间豁然贯通,是不可以言传的。这顿悟实在也不是玄虚,它只是说明人的禀赋有区别,智慧有高下,哲学上有道理可讲,专凭言传是无法传达,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传达的。有些道理是靠日积月累的思索、寻觅,最后才由一刹那的"触机"而阔然开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