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
我读《追风筝的人》

我读《追风筝的人》

作者: 壹貳 | 来源:发表于2019-10-11 16:01 被阅读0次

        为何会对一本好书视而不见?

        是一种可笑的偏执。记得那一阵子,朋友们在互相传阅《追风筝的人》,我却坚持着对所谓畅销书的“警惕”,对其无动于衷,结果错过了好多年。

        幸好,终于等到一天,我翻开了这本书。真心希望,你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最好你现在就去找这本书,开始阅读。至于我的唠叨,不用看也没什么损失。


        一部小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似乎应该是“故事”,好的故事,是立起一部小说的支架。但是,《追风筝的人》却给我一个不容置疑的答案:语言。语言是这部小说的支架。

      《追风筝的人》的语言极其明快、简洁,就像是作者放飞的风筝,飘在碧蓝的天空,影子清晰,意向悠远。这一点,还得感谢中文翻译者。经常读到一些不知所云的中译书籍,根本看不下去,而这本书的译文传神达意都做到了。

        我甚至颇有些不解:为什么短短几个句子,就能够让一个人的形象如此生动地呈现出来,有那么强的画面感?而书中的每一个人,哪怕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竟然都是如此!

        为什么短短一个段落,就让时光回溯或者飞驰了几十年,却没有任何造作的痕迹?

        在这部小说里,语言既是撑起整部书的支架,又是流动的永无止息的河流,浇灌了所经过的所有故事的细枝末节。

        回想起来,我也曾经读过不少语言非常好的小说,好的语言本就是一部好小说的必备元素,但这本书,让我最清晰地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不动声色却又意味无穷,持续激发起你内心的情感,让你思绪飘飞,情绪激荡,久久不能平静……


        但是,除去内心里的情感,语言的力量又来自于哪里呢?

        毋庸置疑,《追风筝的人》是一部情感饱满的小说。最打动人的似乎是骨肉亲情,但其实是超越所有感情之上的悲悯之情。对于罪恶和救赎,人类反复思考追问,而人性如此,爱恨交加,总会有罪恶,也总会有救赎,像是硬币的两面,永远不可能独立存在,也从来没有终点。

        小说中并没有完美的人物形象,每一个人都有勇敢的一面也有懦弱的一面,有真诚的一面也有欺骗的一面,有可恨的一面也有可怜的一面。哈桑似乎是完美的,正如一部小说需要的那样,有一个相对于其他角色不同的形象,但哈桑的完美却带了一点宗教色彩,他仿佛是人们希望得到救赎的献祭品,他反而有些不真实,但他却是真实地被希望存在,所以他必须存在。

        每个人都走在自我救赎的路上。但,我忍不住想问,这个世界最珍贵的到底是什么?是亲情、友情、爱情、家国情?还是正义、理智?但在所有情感里面,“爱”才是本质,在所有的追求里面,“希望”才能让人坚持。历经苦难曲折,唯有爱和希望永恒!正如阿米尔在索拉博割腕之后,在医院疯狂祷告一样,内心里必须要给自己希望,爱产生悲痛,悲痛产生信仰。宗教的信仰,有时候就是爱和希望的力量。

        或许,爱和希望,就是我们所有人都在追的那只风筝吧!


        最后,还是要说说故事。故事其实也很精彩,一开始已露出端倪,但又不是刻意埋下的线索,读到后来,发现一切理应如此,水到渠成。小说的时空跨度大,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到这个世纪初,从阿富汗到巴基斯坦到美国,其中还贯穿了不少历史重大事件,但是故事的融合度很好,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变化,融合在一起,几乎没有孤立的情感表达,但满本都是深情厚谊。从此书,我也对阿富汗这个国家和人民有了一些了解。

        这么精彩的故事,心想,拍成电影应该会很好看吧,结果发现,还真已经拍成电影了,2007年的,只能怪自己孤陋寡闻了,一定找个时间看下,比对一下,应该更有意思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追风筝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fx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