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无眠,写一篇关于选择的文章。总结一下自己现阶段对选择的理解。
来大学学习两年了,大大小小的事情也经历了一些,回想一下前学习生涯对自己影响大的选择,细细想想也多少能想到一些特殊的选择。
和发小感情特别好,三天打架两天好,互相到对方家睡觉吃饭住亲戚那种。小学时,中途转学到一个相比之前居住地址很远的一个地方读书,每次寒暑假他都骑着车来找我玩,几次的寒风冷雨使少不更事的我早早懂得了友谊的意义。
初中报考自愿的时候,我特别想填写离他家近的一所中学。碍于父母要求我的第一自愿最终还是写了家乡那边教学质量还算好一点的中学。默默的把第二第三自愿通通写成了三中,因为知道他一定会报三中。事与愿违,我还是进了第一自愿的学校,他去了三中。初二那年他辍学不读,去学了技校。我继续在这所学校里读完了高中三年。高中三年虽在一个比较和谐友好的环境里学习,可我的成绩却向来显得并不那么和谐。用班主任那句话讲就是:“班是实的,你是虚的。”虽然我有点虚,好在我有一颗积极的心哈。
高中有一天晚上和父亲促膝长谈,无意间弹起填报自愿选择的事,谈笑间,我惊觉到父亲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当初我没有选择听从他的意见去填报自愿,我会不会成了一个天高皇帝的混混,终也是学无所成。至今也特别庆幸有父母对那时叛逆倔强时期的自己的苦口婆心外加武力威胁。
我知道所有的父母都会是为了自己的子女好。这一点永远坚信不疑,可能他(她)们不善言传,谆谆善诱不是他(她)们的教育方式,但他(她)们总会用行动来支持你,使你走的更远,也会让你明白这一切背后的不易。这是抚养义务,更是责任意识的教育。
活到现在第一次影响未来的选择就在那个懵懂叛逆中被镇压了。
小时候常骑父亲的肩膀玩耍,那时觉得父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长大一点,追到他身高的半腰,觉得他们也有看不到的地方也有不会做的事情;在大一些,探到他们胸脯时,觉得他们是不懂潮流的落伍者,常常问这问那;再后来,当身高高过他(她)们的头顶时,当他们的脊梁变得弯曲了,兀的惊觉,自己早丢失最早骑坐他们肩头得感觉。其实他(她)们一直是超人,一直以来,只是因为我们的成长,没能追上他们的伟大。
第二次重大选择有关高中文理科的选择,这一次我没遵从父母的心愿,毅然决然的选择的理科。起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贪玩,结实一帮好的朋友。但真正落实心中想法,自己独当一面的下决定签字的时候,心里还是萦绕着父母对自己的劝告,那时签字的我已早早下定决心,好好把自己最弱理科学的像文科那样让自己骄傲,然后自信的对他们说一句,徐志摩的语录“开端不能左右结局!”
但是,一直封印的学神之力,总没有爆发,这句话也一直没说出口,但还是让我多了一份感知,那就是,你的选择你得好好负责。
虽结局有点凄凉,走上了复读的道路,但内心还是真切觉得高中有幸结实这么一帮团结有爱细腻感人的朋友,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就在这个时期,萌生了一种理论体系,那就是“没有对不对,只有值不值”的选择理论。这倒是给我省去了不少徘徊踌躇的时间。做起事儿来,也就潇洒痛快了些。
第三就是选择复读的这件事。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这可能是我选择理科班的代价吧,但我从未后悔过,当然不是因为我头铁,是因为那个时期的我觉得感情比高考重。吓不吓人,贪玩的人总有那么多荒诞无稽的借口,哈哈哈。
这一次是两种不同的声音,支持读或者不希望读。没有父母的建议,多的是那种高中最要好的朋友,多半的声音还是希望我不要受罪之类的话,说理科复读3年也起不来,我知道他们言外之意是担心一年之后成绩不理想对我的打击,以及这一年期间对心灵上的摧残。可那时的自己觉得,我没有履行自己作为学生的义务,没有彻彻底底的受过学业的累,凭这一点就不能允许自己逃掉。成绩与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份对自己未完成的责任。像路遥《人生》里写的那句: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
也是那一年,我体验过了高考那种,不是早起俩小时晚睡俩小时呢辛苦,而是你力不从心的难受;也是那年我懂得了那种不求功利,但求无愧本心的踏实感,因为即使结果失败,但人最终会养成一种坚韧的意志。也是这一年,我明白了,成功的瞬间可以证明你,但黑暗的日子才可以定义你的全部意义。
每一个选择都会引发一些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会遇见一些精神。每一个决择都是一种负重前行的取舍,每一个取舍都有源自内心的不易。越到现在,自己下的每一个选择,第一考虑到的慢慢不再是自己,选择点是好的,顺应父母心意渐渐排在了第一位,父母支持即使是勉强也有他们的厚爱,自当好好珍惜。但父母反对,即使是对为他们着想事情,也没必要再去争的面红耳赤,而是想想如何能过好当下,才是对他们最大的欣慰。
其实,太多的远方向来是,现实满足的不能实现,使人宁可沉溺于审美的境界之中,而不愿面对现实。
人,不是神,没有超越一切的不可凌驾的力量,就不该有过分奢侈的理想和贪得无厌的心灵。拥有一些,注定要失去一些,不同的只是如何取舍。当数量无法改变时,质量便是唯一值得去追求的东西。
人生,无非短短几十年。静心冥想,百分之几的生命赢得了快乐与精彩,百分之几的生命耗费在患得患失的恐惧中?生活是充实的感恩,还是不满的惶恐?
虽然我的人生没怎么过明白,而且还没英语老师没收了,也不准备要了,放在她那里让她也读读,更有意义。哈哈哈。不得不说课外书英语课看是真的安静和适宜呐。这个不提倡学习。
选择,它从来没有固定的路线,但是一定有你想要抵达的那个终点。无论你如何选择,能不能去你想去的那个地方,都不用担心,因为你去的地方,会给你带来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会遇到一些人,会觉得相见恨晚,会遇见一个人,让你觉得在哪里是值得的,这就是命,遇到你该遇见的,接受你所不能改变的,选择憧憬,倒不如说,去触碰你想要拥抱的蓝天。
最后引一段路遥先生《人生》里面的话作为勉励“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
网友评论
其实人生的命运就是由一次次的选择所决定。那段时间找工作,我也面临着同样的选择。我不知道自己是选择北京,上海这样繁华节奏快的大城市,还是去选择离家近的呼市去工作?经过横向纵向,各方面利弊的对比后,最终我选了靠近上海的昆山。
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可以让我内心平静的去学习一些东西。而且生活压力相对小点,幸福指数还高。最大的好处就是,我每天不用住出租房,不用去挤地铁。但是这种好处恰恰也是令我最为不安的,有时候我会常常问自己,是不是选择了安逸呢?直到现在,我也说不上,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
时间是最好的答案,到时候可以证明一切,而我现在能做的,就是踏实过好每一天,争取将每次选择的遗憾都降到最低。人生呀,命运啊,未来有太多的未知,这都是我们无法预料的。用白岩松的话说:过好每一天,未来也都不会太差的。不必纠结,不必留恋,勇敢的向前冲吧,一起加油,我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