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写作•遇见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作者: 声声晚风 | 来源:发表于2023-02-26 16:50 被阅读0次

这是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开始,以主人公阿米尔从幼年到中年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围绕背叛与救赎的故事。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他在书中深刻描写了父与子、主与仆、战与乱、责与痛等真实情节,同时也展现了阿富汗的革命、战争令主人公家庭破碎,他们流亡、移民、妻离子散,让人们更多地了解阿富汗,故事扣人心弦,给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是血缘上最近的直系亲人,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

父亲在阿米尔心中,是一位严肃的人,作者从拉辛汗那里得知父亲被称为“飓风先生”,他为父亲自豪,但阿米尔总有种感觉,父亲很冷漠,为了逃避冷漠,他将自己陷入书海中。

作家于丹说:“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阿米尔总是希望得到父亲的认可,也希望父亲将爱付出在自己一个人身上,渴望与父亲美好时光的相处,不希望爱被哈桑分走,同时觉得活的特别压抑,因此他嫉妒哈桑。

亲子关系是助力每个孩子成长、成才、成人的根基,阿米尔的父亲在这一点上是缺失的,他总是对阿米尔有不满之处,主要的原因是望子成龙的过高期望,导致了父子之间的距离感。

主仆关系

虽然阿米尔与哈桑是主、仆关系,有等级、宗教种族的差别,但阿米尔与哈桑的童年是快乐的。

哈桑敬爱阿米尔少爷,也是一种无私的爱,可以用一切去为他付出,却从不求回报的人。

正如书中哈桑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他正直勇敢,忠诚善良,处处为自己的少爷阿米尔着想,帮他出头,为了阿米尔保护风筝不被抢而被阿塞夫伤害,善良的他没有怪阿米尔,他把阿米尔当作朋友,当阿米尔诬陷他偷窃东西时,他没有辩解。

他们在地位的差别,人性的复杂下,注定不能是朋友关系。

一切美好的回忆都定格在追风筝大赛前。

生死离别

战争,带给人们是看不到希望的世界。

阿米尔与父亲经历生死的逃亡,看着一同逃亡的人在瞬间死亡,哈桑及妻子的死,经历千难万险营救哈桑的儿子,这些苦难,让他们饱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和财产的损失,给这些经历战争的人们,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生中有幸福与不幸,不要抱怨人生,学会面对一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总有些过错你可能永远无法忘记,更没有机会改正,因为时间是不能倒流的。一旦你犯下了一个错,可能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弥补。

最后,他从一个性格胆小懦弱的懵懂少年成长为敢于直面自身过错,摆脱内心受到束缚的自己,成为真正男子汉。

书中有段话说“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相关文章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读完《追风筝的人》,原谅我文笔粗俗,但是想试着写一写读后感。 01《追风筝的人》,追的是什么? 小时候的阿米尔,和...

  • 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我当初看这本书的时候,完全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追风筝的人》,我就产生了许多疑问:是谁在追...

  • 追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坐了两天的火车,阅读完一本一直想看却总是未看的《追风筝的人》。很早前就看过这本书的...

  • 《追风筝的人》——救赎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

  • 假若有风筝在飞,那就勇敢地去追

    假若有风筝在飞,那就勇敢地去追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又迎来了一个寒假,习惯了忙碌的我百无聊赖,读起了...

  • 2019-01-15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读完《追风筝的人》已经很久了,现在才提起笔写读后感,有人说,如果你患有拖延症,那说明你在恐惧...

  • 错手放飞的风筝,我来追

    错手放飞的风筝,我来追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

  • 追《追风筝的人》

    本周读书心得:一个三晚查课中偶然发现某班一男生手里拿着一本书全神贯注的读,直觉告诉我,肯定不是教科书,翻开书皮,我...

  • 狱司

    追风筝的人 for you , a thousand times over 是,我追

  • 风筝落下了,也能追——《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风筝忽上忽下,你在追寻的是什么? ——题记 纤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iz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