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球状闪电》读书笔记

《球状闪电》读书笔记

作者: 影子go | 来源:发表于2016-12-17 00:02 被阅读969次

       好几年前读过刘慈欣的《三体》,对这部科幻小说印象深刻,其惊人的想象力满足了我脑海里的各种想象欲望,更为牛B的是,他不仅能对场景、时空、逻辑肆意把控,还能从文明、哲学层面让人沉思并照回现实。“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我们太习惯于对外物评判对错,却不敢为自己寻找道德支点。这本书从一个复杂的历史场景开始,不断的把空间放大,把时间拉长,写向浩瀚无际的宇宙,最后又从时空尽头写回“人”自身,读起来实在是畅快淋漓、口水不断,读完却又意犹未尽、浮想联翩,真是举头望星空,低头思人生。所以前些天在单位读书角看到刘慈欣的《球状闪电》时,也忍不住借来一读。

       《球状闪电》的故事从一个悲哀的雨夜开始,故事主角在庆祝自己十四岁生日时亲眼目睹了一个球状闪电把父母烧成了灰烬,从此,他的一生就是为了寻找并研究球状闪电而活,为此而求学、为此而工作,一路上他遇到了有类似遭遇的导师和女人,见识了前苏联为研究球状闪电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在心灰意冷快要放弃的时候,因为一次顿悟和一个天才物理学家的出现,逐步解开了球状闪电之谜:球状闪电是更宏伟空间中的一个电子、它同样遵循不确定性原理、它带来的灵异现象都是概率云所致、它所毁灭的一切同样进入了那个空间同样处于不确定状态、我们的观察会使其概率云塌缩为确定的毁灭状态。最后那个有类似遭遇的女人用生命释放了球状闪电武器的巨大能量,还送给主角一朵若有若无的量子玫瑰。“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讲,人的死亡过程就是由一个强观察者变为弱观察者再变为非观察者的过程,当我变成弱观察者时,玫瑰的概率云向毁灭态的坍缩速度就会慢一些,我就有希望看到它。当我走到人生的尽头,当我在弥留之际最后一次睁开眼睛,那时我所有的知性和记忆都消失在过去的深渊中,又回到童年纯真的感觉和梦幻之中,那就是量子玫瑰向我微笑的时候。”

      这个故事从“人”开始,讲到了想象中的不确定的世界,然后戛然而止,只留下了量子玫瑰这意识残留物,所以我并不喜欢这个结尾。如果说《三体》是一个完整的圆,那《球状闪电》就是个抛物线,读来不够尽兴。相比于故事过程和结尾,反而故事开头父母的对话更能让人回味:

“理想主义者和玩世不恭的人都觉得对方很可怜,可他们实际上都很幸运”,可悲的是迷路的人。

“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有时候,人最不能容忍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相关文章

  • 为使命而生,为理想而亡

    前沿 这是《球状闪电》的一篇读书笔记。特别的,送给读书和写作路上的自己 最开始听闻球状闪电总是和特斯拉相关,据传是...

  • 《球状闪电》读书笔记

    好几年前读过刘慈欣的《三体》,对这部科幻小说印象深刻,其惊人的想象力满足了我脑海里的各种想象欲望,更为牛B的...

  • 《球状闪电》读书笔记

    如果说历史类书籍是关注人类的过去,那么科幻类书籍就是关注人类的未来。 高三分文理科之后再也没捧起过科幻类书籍了。在...

  • 《球状闪电》

    1、列瓦连科:“在西伯利亚,什么都百分之百保险不一定好,有时你飞到了头,却发现还不如中间掉下来,这一点格莫夫博士用...

  • 球状闪电

    今天,为了让自己不去多想,看了一本《球状闪电》,刘慈欣写的。我觉得吧,不论是科幻小说,还是历史小说,本质上还是以人...

  • 《球状闪电》

    很早就看过刘慈欣的《三体》,但没有看过他其他的作品。今天机缘巧合之下看了他的《球状闪电》,感觉也很好,是那...

  • 球状闪电

    科学的入口处就是地狱的入口处。——马克思 ……有时你飞到了头,却发现还不如中间掉下来…… 看完三体之后,大呼不过瘾...

  • 球状闪电

    我的思想仿佛是一根用细丝悬吊着的铁砧针,而那个纸箱子是一块强磁铁,我可以努力将针转向其他方向,但只要这种努力一松懈...

  • 球状闪电

    “其实,儿子,过一个美妙的人生并不难,听爸爸教你:你选一个公认的世界难题,最好是只用一张纸和一只铅笔的数学难题,比...

  • 球状闪电

    三体前传:球状闪电 刘慈欣 序曲 >> 在这狂暴的雷雨之夜最能体会出家的珍贵,想象着外面那恐怖危险的世界,家的温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球状闪电》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jomttx.html